编前:面对疫情,汽车人纷纷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私家车为抗击疫情提供物流运输、医护人员出行服务;克服各种困难回到生产一线,驰援武汉;调动身边一切可以发动的资源,筹集、调配医疗物资支援医疗机构……正如参加了武汉钻石志愿者车队的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员工田国飞所言:“我只是做了一个武汉人应该做的事。”疫情面前,汽车人挺身而出,承担作为普通公民抗击疫情的一份责任,点滴支援汇集成驰援武汉的涓涓暖流,携手共抗疫情。
♦上汽大通杨燕
奔跑在运输驰援物资第一线
“春节期间,我们都在时刻关注疫情的发展,医疗物资紧缺的消息时刻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在上汽大通公关部工作的杨燕对疫情这样的公共事件尤为关注,当她在朋友圈看到上汽大通海外部的同事在积极协调一批来自澳大利亚的医疗物资驰援武汉的消息时,第一时间要求加入志愿者队伍,参与物资运送工作。
1月30日,一批2.38吨来自澳大利亚的物资免费搭乘东方航空的航班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杨燕和她的同事们,在报关人员等各方的积极支持下,顺利提到了这批货,并在物流公司天地华宇配送人员的支持下把这批物资第一时间送到武汉有关医疗单位。“计划中,当天还有一批晚上到的物资可以一起发往武汉,这样只需要一辆物流车参与运送。因为到过武汉的相关人员必须进行7~14天的隔离,物流公司方面就可以少一个人被隔离。可是因为第二批物资的报关程序更为复杂,为了确保第一批物资能第一时间驰援武汉,我们不得不改变了最初的计划,分两次运输。”杨燕介绍,对他们这些平时很少接触境外货物入境工作的普通人来说,面对这批物资入关的系列手续流程很是无力,好在报关公司得知这是一批驰援武汉疫情的医疗物资后,热情地提供了高效专业的援助,让货物顺利入关。物流公司也对物资的运送给予了大力支持。
据杨燕介绍,她在上汽大通海外部工作的同事在得知国内抗击疫情的医疗物资紧缺后,主动在全球各国搜集物资、协调运回国内驰援疫情。在物流运送过程中,各航空、物流、报关公司都积极提供支持的热情,正是疫情面前,普通人展现出来的人性最普通、最温暖的一面。这几天她也一直值守在浦东机场,和同事们一起协调各种医疗物资入境的各种工作。2月4日,她亲自开车把来自海外的5000只口罩交到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医护人员手中。
♦长安汽车王茂霖
日行400公里捐赠950只口罩
公开消息显示,截至2月3日,重庆市璧山区确诊了8例新冠肺炎病例。而璧山区人民医院正是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1月30日,该院向社会公开募捐抗击疫情的医疗物资。在重庆长安汽车工作的璧山人王茂霖,1月29日加入璧医志愿捐赠团队,希望能和团队中的志愿者一起,为璧山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做点力所能及的事。1月30日在朋友圈看到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防控物资极度匮乏、急需社会捐赠的消息,王茂霖就开始了帮忙寻找口罩联系捐赠的急行军。几经搜寻,得知父亲供职的四川广安圣王建材有限公司有库存的1000只KN90口罩,并在璧医志愿捐赠团队成员中募捐到1000元募捐资金。1月31日早上8点,王茂霖和父亲从璧山出发开往近200公里外的四川广安,并于当天下午顺利将950个口罩交给璧山人民医院。
“我是长安汽车的员工,也是共产党员,在全国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很高兴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与记者讲述事情经过时,王茂霖言语间仍有几分激动,她认为,能和更多的普通支援者一起为抗击疫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据了解,璧医志愿捐赠团队是此次疫情期间发起的民间志愿者团队,初衷是帮助当地居民解决口罩等防护用品购买难的问题。截至2月4日,在这个不到100人的志愿团队中有83人都捐赠了各种防护用品,王茂霖本人也自费几千元购买口罩捐赠给需要帮助的人。2月4日,一批从海外募集的KF94口罩也已经抵达璧山区人民医院。
♦华晨汽车刘吉峰
千里之外全力生产抗疫物资
千里之外的辽宁沈阳汽车人也在积极驰援疫情。大年初二,还在老家营口休假的华晨集团专用车生产基地组织部生产调度刘吉峰突然接到单位的电话,要求尽快回厂参与驰援灾区的负压救护车的生产。这位只在老家呆了3天的东北大汉二话不说立即行动起来,克服了当地疫情管控公交停运、没有私家车出行不变等困难,第二天就回到了沈阳,参与到车辆的研发测试生产中去。“因为很多配套供应商都处于休假期间,一些配件的供应存在问题,这是生产调度工作面临的最迫切问题。”刘吉峰介绍,为了确保车辆的正常生产,华晨集团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从基础车辆确认、负压系统预定及采购、相关专用改装件准备、生产人员组织、改装产品质量及性能保证,到相关资金准备、物流发运等各个环节工作人员全面保证生产任务。
负压救护车表面上看只需要在普通救护车上加装负压系统,但事实上,却涉及很多工作,如负压系统和整车的匹配、车内布局等很多方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仅车辆的全车密封环节就需要2~3天才能完成。为了抢工期,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利用负压系统图纸和数模进行反复设计验证,加班加点,硬是把这一环节压缩在1天内完成。同时提升线束改制、排气系统改制、专用设施安装等环节功效,压缩工期的同时确保车辆品质。
“生产上争分夺秒、加班加点都不算什么,但因为春节假期,周边没有饭店营业。像我这样把家人送回老家,一个人在沈阳的人吃饭面临一定的问题,我已经吃了好几天的方便面了,附近的方便面都被我们买脱销了。”为了保障生产、保护家人健康,很多工作人员不得不进行自我隔离。缺少家里的后勤支持,刘吉峰只能在车间吃方便面,晚上加完班回家往往也只是随便煮个面条对付一餐。尽管假期中订单急迫,但刘吉峰和他的80多位同事们都为能为驰援武汉疫情出力感到欣慰,希望能尽自己的力量更好抗击疫情。
♦吉利汽车
全球采购防护物资支援战疫前线
面对迅速扩散的疫情,防护物资储备不足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而为疫情重灾区和医院捐赠防护物资正是当前很多汽车人正在做的工作。调动全球各地一切可调动的资源,购买、运送防护物资只为国内抗击疫情一线,不仅体现了汽车人的责任担当,也体现了大难当前汽车人协调全球资源的能力。
1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携手李书福公益基金会,设立2亿元新型肺炎疫情防控专项基金,用于支援湖北、浙江等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该专项基金根据全国疫情严重地区的实际需要,购买急需的口罩、消毒液、护目镜、防护服等疫情医疗物资;支持疫情地区临时医院的建设;为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军人、建设人员、新闻记者和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等新病毒的疫苗和治愈药物,以及更长期的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信息科普工作。目前,吉利控股集团正积极协同旗下海外子公司,充分利用吉利驻全球各地机构的高效、便利优势,在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筹措购买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物资,对国内疫情严重地区进行支援。首批25万只医用口罩已经从瑞典发往国内。
在这场驰援武汉疫情的战役中,吉利集团很多海外的外籍员工都在积极参与相关工作,他们都对中国的疫情十分关关切,在灾难面前,全世界人民的初衷都是一致的,希望中国平安,渡过难关。更有普通瑞典员工利用自身资源,寻找医疗防护物资,数量虽然是几十,几百,几千,但是他们也在尽一己之力,为疫区做贡献。瑞典是小国,库存有限。当地员工不仅在本地寻找物资,还积极从周边西班牙、德国等国家寻找资源。瑞典之外,吉利在白俄罗斯等更多海外的员工都在积极参与这场防疫大战,调动吉利全球资源,驰援国内疫情。
♦奇瑞汽车
成立专门机构动员一切力量
奇瑞瑞弗工厂生产线电工罗海林大年初一中午就匆忙告别家人返回芜湖,参与负压救护车的生产工作。因为买不到高铁票,他不得不开着家里的面包车上路,疾驰5个多小时才抵达工厂。在得知工信部面向负压救护车生产企业下达了首批200辆的生产任务后,奇瑞瑞弗工厂主动请缨,申请了20辆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任务。正月初一上午,布置生产任务后,紧急联系救护车生产线上30余名工人全部到岗,生产线随即恢复生产,紧急驰援灾区。奇瑞瑞弗工厂正以一天三辆车下线的速度,全力以赴保证完成负压救护车的生产任务。首批12辆负压救护车已于2月1日下线交付。
同样在大年初一,奇瑞国际驻巴西大区的大区总经理许青松和国际团队的20多个海外总监、总经理,同时收到国际公司总经理张贵兵发来的一项紧急任务:奇瑞控股集团成立了抗击新型病毒肺炎指挥小组,要求国际公司立即启动海外抗冠物资采购,在全球范围内筹集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手术衣、护目镜、防护服、测温仪等国内紧缺的医疗资源,驰援国内疫情防控。
奇瑞各海外基地、合作伙伴随机投入到这场与时间赛跑全球调集医疗物资的战役中来。6天之后,1月31日,首批从以色列、中亚等地区紧急采购的3万多只N95型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抵达国内并交付有关部门。与奇瑞合作了十多年的阿根廷索可马集团(SOCMA),听说奇瑞正在想尽办法紧急采购医用防护用品时,发动全公司力量在阿根廷境内找到了符合医用标准的口罩资源,于1月30日捐赠了26000只医用口罩。
♦华夏出行
保障特殊时期的出行安全
在抗击疫情的这段日子里,很多城市都会采取取消或限制公共交通出行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而面向C端的分时租赁等共享出行服务无疑是那些有出行需求却无私家车代步的消费者的首选。怎样在特殊时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是出行公司的一大考验。
“特殊时期,我们增加了对车辆的消毒工作,确保用车安全。”华夏出行品牌负责人王静介绍。华夏出行在运的全部车辆每天都会进行1~2次消毒,特殊车辆还会采取更多消毒措施,车辆会在消毒后进行30分钟的密闭强化消毒效果和30分钟的通风降低车内异味,然后再提供给用户使用,确保安全。“华夏出行旗下摩范速运2000辆车已经全面整备消毒完毕,支援防疫工作。我们还在积极与有关政府部门联系,免费提供出行车辆,支援战疫。”王静说。
提供安全无污染的车辆的同时,华夏出行的客户服务部门在疫情期间也面临着很大挑战。“我们的客服人员分布在石家庄、潍坊、青岛三座城市,而这三座城市都有数量不等的确诊病例,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不便。我们一方面增加远程客服的数量,让客服人员在家办公减少出行;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客服人员的正常通勤,很多有车的同事主动接送身边的同事一起上下班。”华夏出行客服负责人申丽丽介绍,疫情面前,用车用户增多,而很多用户对租赁业务不熟悉,增加了客服人员的工作量,使很多客服人员不得不提前结束休假,回到工作岗位,克服出行不便等困难,尽可能保障用户的出行需求。家在山东的石浩,大年初一却在家开始进行电话服务,面对家人不解的询问,王浩的回答很朴实:“瘟疫不能阻断真情,我们不能辜负用户的信任,要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在他们身边,确保他们的出行安全。”
(20~21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王金玉采写,图片由被采访个人、企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