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文链接:人才那些事儿 || 战疫催化下,汽车数字化人才需求凸显?
持续蔓延的疫情,在引发汽车行业焦虑的同时,也凸显汽车人才的新需求,以及未来我们需要什么样汽车人才的思考。
“最近本来准备买车,但因为是在疫情期间,所以只好先看线上直播卖车,包括车企和4S店的。但这些帅哥美女们大多说的比较虚,很少有实用的内容,也就是看个热闹,没法儿当真去下单。”相信对于马先生的评价,很多看过直播卖车的消费者都有同感。
“目前这个阶段,来店里的顾客比较少,把我们逼得开始搞线上直播,试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下单的。我觉得说什么、怎么说,不是很好拿捏,关键是因为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北京朝阳区一家4S店王经理道出了一些车企和4S店面临的共同困境。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疫情的冲击下,汽车行业需要加快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以应对数字化发展和行业转型的进程。”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疫情催热“线上售车”亟需专业人才
“车市热干面,希望带给支持武汉的汽车人一丝温暖……”近日,很多人惊奇地发现,东风乘用车副总经理颜宏斌这样的“老总”级人物,竟然开起了网络直播,把武汉的热干面与汽车销售相结合,很有创意,人气最高时超过10万人在线观看,点赞数超过20万。
今年年初爆发的疫情,导致人们居家多、外出少的现状,即使陆续复工,也多是单位到家的“两点一线”,由此带来的“宅经济”,也催热了汽车业线上销售的新模式。很多车企利用互联网的各大平台,不仅做起了线上新车发布会,也推出了直播售车、AR全景看车、在线订购等推销方式。
“我们从2月初开始上线卖车,到现在已经坚持一个多月了。”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一家4S店的经理告诉记者,这家店的房租、水电加员工工资等费用支出每个月达到50万元左右。“店里顾客少我们可坐等不起,线上直播成本不高,而且店里的员工做直播,不增加额外的支出。目前这个阶段,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期间,造车新势力的直播也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蔚来汽车全国十几家蔚来中心先后开展上线直播;小鹏汽车每周二、周三直播“云看车”;威马汽车则登上了抖音直播,还推出了自己研发的VR看车平台……大多直播的车企和4S店,都是单纯的就车说车,而像蔚来等把美食、咖啡融入直播的较少,算是直播中比较有新意的。
“但吸引来流量以后的问题是订单极少,即使有下单的,到付订金环节又撤单了。”一些企业和4S店都反映了直播目前的现状。
“目前汽车行业的线上直播,是在特殊时期打开的特殊渠道,更多是品牌宣传、集客,真正卖车还是有难度的。”在吉诺阳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立洪看来,线上直播对于快速消费品、冲动性消费效果显著,但汽车属于大宗、特殊商品,消费者购车需要不断地比较、考虑。这是线上直播看的人多、下单人少的原因之一。
的确,有的车企和有实力的经销商甚至与一些顶级网红合作直播,但效果甚微。“直播主持人才的现在面临的窘境是;“有流量的人不懂车,懂车的人不一定有流量”。而且直播还要了解顾客心理,不仅要有综合素质较强的汽车专业人才,甚至需要他们组成一个策划团队,才能最终将线上售车的概念转化成实际落地的销售成果。”多位汽车经销商表达了一致的看法。
♦数字化是未来车圈新风向
“直播虽然只是一个浅层的工具,但是推动了整个汽车产业链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大搜车CEO姚军红认为,汽车流通产业与线上联动有三个步骤,一是产业数字化,二是产业协作化,三是智能化,即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分析作为消费者的需求和厂商设计、制造之间的衔接。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区块链等技术逐步应用于汽车领域,也让行业看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目前,国内大多车企的数字化是生产线上的自动化、机器人生产线等,经销环节主要停留在“直播”、“VR/AR看车”、“智能展厅”等,与真正实现数字化还有一定差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份对2019年国内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报告显示,国内汽车企业的数字化主要用于辅助职能工作,重要性体现相对较低,只有35.48%的企业将数字化应用于辅助企业的职能工作。报告指出,汽车行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的需求较高,但数字化人才供应不足。“总的趋势上,数字化是未来汽车生产流通领域创新的方向之一,数字化人才更为重要。”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向《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
“汽车工程或信息化、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习能力强,形象好气质佳,表达能力强,有网络直播经验者优先,待遇面议……”近日,一家品牌汽车经销商的招聘启示,令很多应届毕业生望而却步。记者注意到,从汽车企业到经销商,近年来招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应聘者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的技能、综合素质等也提出了明确要求。
♦汽车数字化人才短板何解?
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国内高校中,也在发生着一些改变。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院长杨殿阁认为,该院在汽车人才的培养方面也在拓展,在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将朝着数字化、新能源和移动出行方向发展。
客观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今年疫情的出现,推动了汽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因此,国内很多相关高校的汽车相关专业都开始重视或更加重视培养数字化人才。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从集中教师的优质资源开始,把汽车发动机、机械工程、电子电控、材料学、动力电池、燃料系统、软件开发、智能驾驶、美学造型设计、计算机、汽车营销、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师集中到汽车学院开设课程,突破了以往高校汽车专业划分较细、学生知识量不足、知识更新不快的问题,奠定了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基础。而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依托东风汽车公司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结合企业的数字化项目培养相关人才。还有的高校采取鼓励学生选修双学位、硕博选择相关又不同的专业、增加在校生的选修课等方式,努力拓宽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渠道。
目前,高校正在积极改革当前的人才培养体系,试图从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向电子信息、互联网领域逐渐融合,培养兼具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朱明荣表示,在汽车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还依然存在不少的挑战。一是人才供给与需求脱节未根本改变,二是汽车专业布局、课程体系调整、师资力量配备、毕业生能力有待提高;三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实际需求相差较远;四是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度不高,需要产业界、教育界等相关方面一起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新时代汽车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当前,处在汽车产业大变革时代,无论是智能制造升级,还是营销渠道数字化,都需要数字化人才作为支撑。适应汽车行业全面转向数字化要求,只有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数字化人才,才能为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朱明荣表示。
点击查看原文链接:人才那些事儿 || 战疫催化下,汽车数字化人才需求凸显?
编辑:蔺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