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唐海锋:从三方面解读长城在氢能产业的探索
中国汽车报网 ·   ·  2020-09-15

  9月14-16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于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召开。长城汽车副总裁、未势能源董事长唐海锋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其实开发氢能的过程就是追逐梦想的过程,长城控股集团从2016年开始做氢能的布局,可以说到今天每个产业在徐徐展开它的画卷,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作长城控股集团氢能领域的汇报。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长城控股集团氢能产业探索,我今天的汇报主要分三个篇章:一是车用清洁能源转型的思考,二是长城在氢能板块的布局和发展路径,三是介绍一下公司目前取得的发展成果。

  全球车用能源清洁转型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疫情冲击大环境中主要汽车产业国家及地区,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从不同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政策支持措施,汽车产业大国都在重点布局新能源方向,新能源汽车将成为翘动未来能源变革、交通变革乃至社会变革的关键支点。在我们逐步规划燃料电池汽车的时点,我们就没有单独把它作为一个车企,而是作为一个能源变革,涉及到国家战略的变革,我们也想以发展氢能产业为己任,助推国家能源的变革,并开创一个崭新的新能源社会局面。

  氢能是化解中国能源依赖和降低碳排放的重要路径,我国一直存在多煤、缺油、少气的总体能源特征,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缺口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针对高能源依存度带来的能源风险,寻找合理的方式调整能源结构,降低能源的依存度,提高能源的弹性和稳定性,是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课题。

  氢能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媒介,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前景广阔,据预测,2030与2050年中国的氢能需求将分别接近3500万吨与6百万吨,通过氢能开发利用可以减排7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也是能源与汽车产业技术各个融合创新的重要方向,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产业化能力不断提升,关键部件及原材料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刚才欧阳老师也了特别详尽的说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条长、涉及业务众多、产业拉动效果明显,是拉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切入点。

  第二篇章我介绍一下长城集团的新能源布局,长城汽车集团整体业务主要聚焦在长城SUV和皮卡,并且我们在SUV领域知名度比较高,但是在新能源领域其实我们也做了深入的布局,包括电池产业,包括氢能源产业,我们只要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全球布局,新增大势,再攀高峰。

  长城集团在新能源产业以汽车业务为核心,部署了光伏、锂电等领域,长城汽车以国内做氢能研究企业前沿的大学为标杆,和欧阳老师他们清华大学的布局是相像的,甚至我们有些布局得更全。

  早在2009年,长城汽车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车小组,专攻新能源领域的技术难题,在2016年启动了氢能业务,并且氢能业务进行了独立,成立了未势能源,我们立志成为国际一流的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供应商,跟我们布局的太阳能、锂电及储能打造一个能源体系,助推能源产业过程的产业化。

  基于长城集团对于新能源业务的发展规划,我们在全球建立了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中心,涵盖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机电控等产业,长城汽车还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提出要在发力新能源的过程中,注重清洁化,即不仅布局纯电动,而且在内燃机技术路线基础上采取纯电、混动、插电混动加氢能,多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模式,通过场景化的需求来匹配不同的技术路线,面对变革的时代背景下,长城汽车也适时提出了以智能化、互联化、清洁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汽车新四化战略,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必然实现新四化的发展方向来引领行业的前行。

  对于长城来说,我们一直在努力的道路上,我们一直秉持着研发过度投入的技术创新精神来进行整个能源体系的布局,从2016年开始我们成立了XEV项目组,开启了新篇章,17年我们加入了国际氢能委员会,18年我们建立了国际一流水平的氢能研发中心,并且我们实现了对上海燃料电池动力的百分之百控股,让中国搞氢燃料动力系统最早的企业重新焕发了青春,并且实现了我们控股以后第一块产品的发布,大家可以移步我们的展台。19年未势能源公司正式成立,开启了独立市场化的运营,今年底公司的收款燃料电池乘用车即将问世,未来我们会持续推出更加先进的燃料电池车型。

  在这需要强调一下,长城汽车就像搞纯电动车一样,我没有在一个老平台上进行适当的提升改进,我们开发出了我们的太极平台,可以兼顾氢燃料和纯电动模块化的设计,以5G和智能互联为基础,并且这个平台是可以和整个行业共享的,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和我们进行细致的交流。

  目前氢能画卷在徐徐展开,我们多年的布局也在逐步实现,最重要的是我们公司已经拥有完善的产业布局,我们称之为2+4布局,2是指氢能研发中心和氢能检测中心,4是指拥有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膜电极、储氢和商用车的生产基地,商用车的生产基地我们会和商用车厂进行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布局。

  目前我们是在和大运汽车合作开发第一款49吨的基于大运汽车最新平台的商用车拖车,目前已经完成了车的装配,预计在今年11月份实现我们的目录,这个展车也在我们整车的展车平台。

  对于我们氢能检测中心而言,目前拥有国际领先的设备187台,是国内氢能领域规模功能方面最具优势的实验室,氢能检测中心也面向全行业提供服务,我们也诚挚邀请各家企业跟我们进行合作。上午演讲嘉宾中提到他们建立了创新平台,我们也会和各个检测平台一起作为国家检测平台的补充,也欢迎大家到保定进行参观指导。

  如图所示,未势目前已经完成1百千瓦商用车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及95千瓦常用车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发。其中发动机的效率国内领先,体积功率密度国际领先,可确保配套我司发动机的整车氢耗低、运营成本低,尽可能降低终端用户的生命周期成本,同时,为补全国内四型瓶的技术短板,未势研发了70兆帕高压检验阀、平口阀,欧阳老师和上午的祖总一直提到我们的平阀目前成本高,我们未势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完成了实验验证,这个我们也愿意和行业进行共享。

  未势70兆帕储氢瓶也将在2年内实现量产,在体积重量方面未势高压储氢瓶以及瓶阀产品相比国外产品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具有极大的降成本空间,我们以上提到的产品在9月13号也进行了直播,做了我们的产品发布会,我们也准备了简单的视频,让大家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以上视频都是我们的概念设计,所有这些包括我们的生产和验证设施已经在我们保定的氢能研发中心,也希望大家去参观指导。为有效保证产品的可靠性,促进产品的验证及迭代升级,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充分示范运营也是必须的,我们正在跟相关合作方密切沟通,将会打造三个场景的商业模式。

  一是推广1千辆燃料电池重卡的示范项目,二是5百辆燃料电池轻卡的示范项目,三是2百辆公交车的示范项目。通过三项目的落地将会充分验证我司产品,确保可以在将来为全球提供全天候、高效、安全的燃料电池产品,并且在2021年我们的乘用车也将会推出。

  最后,长城作为中国汽车行业中秉承着以技术立身、创新为使命,我们在不断摸爬滚打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实现中国汽车工业雄起于世界强者之林必须要携手共进、共同创新,利用汽车工业迎来的变革机遇,以共闯、共赢的理念为新能源其的美好愿景不懈奋斗,最后真诚地邀请各位同行、投资者和伙伴来长城共商氢能,我们将会以开放的态度进行各方面的合作。

  这是长城的情怀,也期待携手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一起不忘初心,努力奋斗,不辜负好时代,来保定,你们会看到氢能产业链里面最核心的各个环节,盛情邀请大家莅临我们的展台,莅临保定,对我们进行参观指导,洽谈合作,谢谢大家!

整理:蒙轩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