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16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FCVC)于上海汽车会展中心召开。德国莱茵TUV集团全球电力电子产品服务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总经理李卫春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大家早上好!我来自莱茵,感谢刘教授,跟刘教授已经认识很久了,但是在燃料电池的会场跟大家交流应该是第一次。我想像其他新产业的发展是一样的,每个新行业的发展,它都会有一个阶段,燃料电池的发展,氢与燃料电池的发展,我觉得是在现阶段需要全行业关注的一个时间点了。不单单是参与方,我觉得行业的任何产业链环节参与人员都要重视,同时资本也在大力关注了。当然在全产业链的环节当中也缺不了第三方的积极参与和推动。
TUV莱茵是一家做认证和技术评估的公司,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保证这个产业技术应用能够在质量上和技术水平上达到市场和客户想要的要求,其实这样的一个愿景和愿望,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都是想要和看到,也是希望做到的,但是为什么需要第三方呢?因为第三方的作用是可以让你客观公正地让这个市场接受你的水平。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氢能燃料电池的电池服务内容。氢和氢能作为未来终极能源已经被行业广泛接受了,这个和我们现在所看到主力的新能源一样,光伏、风电、核电,氢能未来也是一个主体的新能源的表现方式和存储方式,它的作用与地位也是无法估量的,TUV莱茵也非常看好这个行业。
我们可以看一下在全球范围内燃料电池产业和氢能产业的分布,或者说这个市场对于氢能燃料电池的厚爱,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在汽车应用板块里面我们可以看一下中日韩、德加美,比如说德国,在2030年它的整个汽车保有量是百万级的,看一下韩国,韩国整个的发力也非常大,它在2030年整个指标汽车保有量也是百万级以上的,加拿大也是。中日韩加上美国我们看到它整体市场保有量到2030年全部是百万级以上的,昨天我印象当中听到欧阳教授提到未来整个产能规模一定要达到一个数量,他提到了1百万辆,1百万辆对于整个行业发展基础是稳定的,发展未来信心是坚定的,产业规模和供应链是完整的,所以这个数量等级非常重要,2030年我们看到的数字预计未来数字可以看到了我们行业的希望。
加氢站随之配套其实也是要紧跟上的,中国我们看到了有1千个安装量的规划,这个数字是比较振奋人心的,美国这个体量更大,5600,这个数据的话是我们最近收集出来的一个行业数据,应该来讲是比较新,也是比较全面的。
我们看一下中国,中国主力的几个省它们的规划,因为这个上面的信息比较全,我就不一一跟大家谈出来了,因为整个板块它谈到了整个规划数量应用,包括重点参与活页和企业,上海是龙头,广东还有河北,包括北京应该是紧随其后的。最近我看到上汽对于氢燃料电池整个产业规划和布局是非常振奋人心的,身为一个上海人非常高兴,希望上汽能够尽快把成熟的氢燃料电池推出来。
中国整个的放大规划布局所设的目标可能更精细一点,我们基本上都是五年一个规划,我们看一下2025年,如果从上海的角度来讲,氢燃料电池汽车整个保有量考虑的非常多所以这对于产业来讲是一个大的市场和未来预期的空间。
我们各个省都在大力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配套了独有定点专有的配套产业区,我听的比较多的就是佛山、如皋、张家口、大同等等,上海的嘉定当然是非常重要的热土之一。
从氢燃料电池整个产业来看,它必须是从制氢到燃料电池的材料和燃料电池的应用是一体化的,我们说在座的各位可能是来自于整个行业的各个环节,但是这些环节都必不可少,因为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时间上、规模上都是有影响的,但是燃料电池和氢能整个产业恰恰有它的特点就是产业链非常长。我经历了IT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光伏的发展,经历了锂电池的发展,因为我们作为第三方我们的服务是方方面面的。我看到了产业之间的相同点,也看到了产业之间的不同点,那燃料电池及氢能这个产业,它很大的特点就是产业链非常长,产业链一长其实对于产业链整个在初期阶段的发展是有很大困难的。我们说即便是制氢,制氢大家可能想到的就有很多的概念,但是哪一个制氢方式最好呢?我估计可能还没有太多的人能说这就是最好的,我们就这么干,没有。
那储氢的难度就更大了,我们现在谈的更多的是高压储氢,那液体储氢怎么来看?未来的发展怎么样?技术是不是支持我们这么去做?固态储氢发展的可能性又怎么样?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问号,或者说是希望找到更好答案的,所以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挑战和困难,这都是制约我们整个行业发展的一些难点和痛点。
从燃料电池这个板块来讲的话也是这样的,刚才听到了好多位行业专家对于他们公司新技术和产品的介绍,我听的还是非常高兴,同时也吸收了很多的营养。还有很多的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一起去突破。应用板块在我看来还是很受限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就是经济性的问题,然后技术本身优势、特点、性能指标有没有更优的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安全性。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些痛点主要的情况,氢燃料电池上下游整个产业链配套还不完就是我刚刚谈到的,行业的标准不尽完整,还有很多的缺口,国内的技术是相对薄弱的,中国从18年年底开始对燃料电池特别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有一个很大的热度提升,在座的可能每一位对这一点的概念都是有所理解的。其实在后面十年和之前十年来看的话主力市场不在中国,韩国其实也是发力很早的,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这些产业各个环节的技术特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国的特点就是快嘛,然后力量大,还有行业整体的推动力强,我想通过1到2到3年的时间,我认为从我的视角来看,一个独立的、公正的第三方的视角去看,一定会有非常大的改观,所以我为什么这一届的会议我会参加?为什么TUV莱茵会在这个会议上亮相?因为我可以告诉大家机会和时间窗口已经来了。
不管是制氢、储氢还是运氢、加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困难和痛点,燃料电池本身电堆它的应用包括发动机等等,每个环节所有的企业都在突破和努力,每个环节所有的企业都在日以继夜地奋斗。我着重把车载车用储氢的系统目前的痛点和难点拿了出来,这个层技术材料还是有很多要求等着我们,成本的问题,还有标准检测的问题,因为有的时候我们说标准检测,我后面也会跟大家讲,你不是已经有了吗?你不是已经说有相应的方案了吗?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就是说,现在在中国我们谈燃料电池氢能应用过程当中,有80%以上的企业和行业的参与者是谈你眼下的项目、眼前的项目、国内的项目和汽车板块的项目。但是你作为一个产品和技术来讲,你所期待的就是你可以行销全球,你可以进入任何一个市场,你的应用和你的产品,你所激动的是可以给所有的使用者带来乐趣,这才是你可喜的地方。
这样一个行销全球的布局给你带来怎么样的挑战和困难呢?其实每个市场都有它的要求、标准、规范和质量体系,你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你必须要去面对怎么突破这个技术壁垒和市场准入的要求,所以从这个维度来讲我们有了一个国标不代表标准解决完整的了,我们有一个行业标准不代表我们的产品可以走向世界了,那其实这个行业刚刚开始标准一定缺失,市场和环境问题还是需要我们更多去解决、解释、教育和突破的,就好比氢这个问题,在前一两年就这个大会做了好多的解释,氢作为一个危化品怎么把它生活化,普遍应用化,这不就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吗?
再来看一下我又找了另外一个板块,燃料电池发动机的问题,能量密度需要不断提升,因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大方向是要替代客车、长距离运输车、货车,它是一个长续航的替代方案,它需要去替代燃油车里面的柴油车的,那它的功率、续航能力一定是对发动机来讲一个很大的需求,那在这个方面我们肯定是现在要不断地去突破,但是近阶段我看到我们行业的这些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变化非常快,发展也非常快,这是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一个情况。
这个行业目前投入很大,盈利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非常期待燃料电池企业可以在市场上找到你融资的办法,已经看到有一家了,这个问题我觉得也会慢慢解决,成本的考虑,标准的问题,这些都是对于这个板块的产品实实在在碰到的压力。
我刚刚谈到TUV莱茵是一个第三方检测和认证机构,我们所要再的事情就是保证你的产品质量安全和技术是好的,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帮你的技术和产品做背书,告诉你的客户、告诉这个市场、告诉你所想要进入的全球市场领域,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产品和技术。
我们的考虑现在还是从产业链所有的环节去考虑,所以从制氢也好,储氢也好,包括运氢和加氢,目前配套所有的技术方案都是成熟的,在德国和日本其实我们整个的资源开发和专业团队的建立已经十年以上了,我的责任就是快速把这些技术要求标准和解决方案移到中国来,能够真正地帮助中国的企业,中国的燃料电池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助一臂之力。
在应用板块我们目前最主要的一些服务是加氢机、加氢站的解决方案,商用车还有分布式的电源,主要是这三个主力的应用,当然现在产品和产业都慢慢成为一个大家想要发展的方向,整个的成熟度还没有比这三块更成熟。比如说燃料电池汽车是我们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的一个服务内容了,那么整个的资质,还有我们的经验,还有整个的技术团队都是具备的。
加氢站、加氢机也是,其实我们谈到一个板块的内容的时候,一个应用的产品的时候,其实它有很多的要求,那我在这里没有把它全部罗列出来,就是这些关键的你要考虑的,你要被市场和应用方所接受的这些我是要罗列出来的,可能对大家来讲还是比较新的东西,但是未来你要进入主体市场,你们一定会碰到这个问题的。
比如说氢是易燃易爆的,那在使用过程当中有很多的电气回路,有热管理系统,有涉外的场景,还有一些考虑到水,热等等你都会考虑到,那防爆的要求怎么去考虑,特别是现在大家对这一块整个的应用信心和习惯或者是消费行为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怎么去消除这些顾虑和担忧,那你必须要在防爆、功能安全、电气安全、热管理,等等这些东西都要先给出一个技术的结论来,那我想我们第三方为什么公正?往往主要的原因我们是用数据来说话的,而不是看技术发展方向对的,然后我们是有优势的,那这些都太模糊了,对于你要说服你的用户的时候其实是非常无力的,你必须要用数据来支撑,你必须要用结果来说明问题,你必须要有第三方的背书和一张很重要的证书去证明你,就像大家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一样,在对你们有认知的情况下,它对你的认可就是你是上海交大毕业的,他是对你的一种认知一样的道理。
那燃料电池发动机和电堆我们都是有成熟的体系,它作为一个核心零部件都是有考核的标准和依据的,包括DC/DC变换器都有相应的标准。储能系统和供氢系统,包括压缩的这些系统所用的部件都已经有标准了。国标其实多多少少都有。对于制氢实验室,因为相对来讲它是要求风险比较高的应用场所,我们也有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规范来管控它的,整体的供应链和对于人,对于体系的建设也是有一些技术方案去支撑的,因为不但产品要做好,技术人员的能力也要有不断的提升,那这个我们也会有相应的支持。
TUV莱茵它是考虑一个最主要是站在怎么去保证质量和安全的角度去着重推广服务,这是我们莱茵一贯的追求。目前来讲莱茵是在1872年建立的,对于整个行业的互动已经是有一百多年了,汽车的话我们是在1904年就开始了,整个服务范围非常广,除了燃料电池和氢能之外,我们在人、产品和体系,包括培训教育等部分都是可以覆盖的,我们的总部是在科隆,所以我们的公司来自于德国科隆,目前来讲我们的专家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是遍布全球的,目前在全球世界各地有2万多员工,遍布56个国家,有263个实验室,在大中华区我们有28个机构,有137个实验室,所以我非常愿意和期待能够跟燃料电池和氢能这个产业的各个合作伙伴一起合作。
谢谢!这是我今天的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