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五大新品发布 华为智能汽车方案开启规模商用新征程
中国汽车报网 ·  朱志宇 ·  2021-04-18

  继近日华为自动驾驶体验视频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4月17日极狐汽车发布首款Huawei Inside车型阿尔法S之后,4月18日,2021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前一天,华为以“专新致智” 为主题在上海举办HI新品发布会,重磅发布了包括鸿蒙OS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810、4D成像雷达、“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智能热管理系统等五大类新品与解决方案。

  先来看看相关具体信息。

  一、鸿蒙OS智能座舱体验升级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聚焦于计算平台、HarmonyOS车机操作系统及核心服务、显示平台和软硬件生态,通过开放、使能,帮助车企、一级供应商和应用伙伴开发满足用户需求和体验的服务与功能。同时通过黑科技使用,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具备独立NPU,能做端侧复杂处理的麒麟车机模组;能够还原色彩本色,体验丝滑触控的车载智慧屏,让用户时刻体验最新科技带来的乘驾乐趣;体积更小、视野更大、高清显示的AR-HUD。

  基光技术领域的长期积累及AR引擎等黑科技,华为打造了小身材、高性能的AR-HUD。它体积只有10L,会根据用户眼睛位置调整投影区域,因此普通风挡即可使用;可视角达到13°x 5°,能够展现更多内容;同时,它能够在7.5米的距离上具备70寸大小的画幅,拥有高清画质,让用户体验到AR-HUD带来的沉浸式视觉体验和驾驶安全辅助。

  二、发布即量产:最大算力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华为MDC 810

  当前智能驾驶产业节奏加快,到了量产冲刺阶段。本次发布即量产的MDC 810,是业界目前已经量产、最大算力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稠密算力高达400 TOPS,达到ASIL D功能安全要求,搭载智能驾驶平台软件MDC Core(含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VOS),配套完善工具链,可满足拥堵跟车(TJP)、高速巡航(HWP)、自动泊车(AVP)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所需。目前已率先搭载在ARCFOX极狐 阿尔法S上并量产上市,后续将有越来越多的搭载不同MDC系列产品的新车型陆续量产上市。

  作为智能驾驶产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华为MDC一直秉承“平台化标准化”的开放发展战略,积极与产业界的传感器、执行器、应用算法等生态合作伙伴深入合作,打造传感器生态圈、执行器生态圈以及智能驾驶软件应用生态圈。华为MDC通过开放的计算平台,聚众智成合力,携手伙伴一起加速智能驾驶产业生态的构建,迈入智能驾驶量产新阶段。

  三、高分辨4D成像雷达,使能高阶自动驾驶

  华为高分辨4D成像雷达采用12T24R大天线阵列(12个发射通道,24接收通道),比常规毫米波雷达3T4R的天线配置,整整提升了24倍,比业界典型成像雷达多50%接收通道,这是当前可量产的最大阵列成像雷达。

  4D成像雷达在继承传统毫米波雷达极佳测距测速能力,不受光线和雨雪天气影响,以及非视距被遮挡目标的独特探测能力优势的同时,大幅提升分辨率,目标检测的置信度和检测范围,同时进化出像激光雷达一样的4D高密度点云,可带来丰富的感知增强应用,比如环境刻画,构图,定位等,也可通过多雷达的点云级融合,更好实现车周的360°检测,从而满足全目标,全覆盖,多工况,全天候的感知要求。

  4D成像雷达将成为下一个必备武器,和高线数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一起,使能高阶自动驾驶。

  四、基于“华为八爪鱼”构建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基于自动驾驶最核心的硬件:数据、高精地图、算法,构建了一套数据驱动闭环的开放平台,旨在通过车云协同的能力封装、业内领先的标注能力,升级的虚拟仿真,安全合规的一站式云服务,协助车企零基础构建自动驾驶开发能力,降低开发门槛,提升开发效率。

  上云是自动驾驶从开发到商用的必由之路。要确保车辆在各个地区都能就近接入云端,并轻松解决商用化面临的覆盖、安全、弹性扩展的问题。随着数据量的增大,开发者将不再为了机房专线,升级扩容伤脑筋,精力都放在核心算法开发上。

  高精地图是自动驾驶中的重要元素。此次华为正式发布了最新的高精地图云服务能力及路标。目前华为已经拥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及完整的高精地图采集和制图能力。

  五、打造智能化、集成化热管理系统TMS

  华为TMS通过一体化设计的极简架构、部件和控制集成等创新技术,可以在满足舒适性前提下将热泵工作温度由业界的-10℃降低至-18℃,从而将新能源车续航提升20%,同时通过个性化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助力车企打造能效最优、体验最优的热系统。

  在汽车电动化的浪潮,汽车热管理系统变得愈来愈重要。当前,大多数新能源车热系统采用能效较低的PTC制热方案,在冬季低温情况下续航里程会降低30%~40%。因此,更加高效节能的热泵系统(能效比为PTC的2倍以上)已经成为下一代热管理技术方向。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至2025年期间,热泵渗透率将会增长三倍以上。传统热泵方案系统复杂、管路众多,环境适应性差(在-10℃以下无法使用),智能化程度低(标定等工作依靠人工),严重影响了热泵系统的效率和应用。华为历经4年时间研究与开发,推出了业界集成度较高的智能汽车热管理解决方案。华为TMS通过一体化设计、部件和控制两个集成,可以实现环境适应性、标定效率、用户体验三大提升。

  王军:不造车的华为可能会“卖车”

  华为首次官宣进入智能汽车部件领域是在上一届(2019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在发布会之后的媒体圆桌环节,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接受《中国汽车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过去两年里,华为与全球主流车企建立了广泛合作,今年将有多款使用了华为智能化部件的旗舰车型上市,正式开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规模商用新征程。

  王军强调,智能汽车部件业务是华为的长期战略机会点,将持续加大投资,尤其是自动驾驶软件的投入,打造体验最好的自动驾驶系统。今年一年,华为在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研发投资将达到10美金,目前研发团队超过5000人,其中智能驾驶团队约2000人,通过分布在欧洲、日本和中国各地的研发中心引进高端人才,强化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去年10月底,华为发布了HI品牌,作为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以Huawei Inside创新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精品智能汽车,包括1个全新的智能汽车数字化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服务,以及30多个智能化部件。而已经发布的阿尔法S,则被看做是“打样性”产品。不久后,长安、广汽等企业,也将陆续推出Huawei Inside版本车型。

  “华为inside模式的本质就是联合设计,从整车定义的时候联合设计、联合开发,双方团队融合在一起。双方强强联合,真正打造出一部好车出来。”王军说。

  对于HI版阿尔法S超过40万元的定价,王军回应:“我们希望华为作为部件提供商,持续在这个系列的车上把技术做到最好,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Huawei Inside的5大解决方案,以及极狐汽车本身在制造包括在整车设计方面好的体验,能够支撑这个价格,让最终消费者买单买得舒心。 当然最终还是要靠消费者用脚投票。”

  此前有消息称,华为虽不造车,意在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但华为可能将在渠道上对车企的汽车销售予以支持,会参与“卖车”。对此王军表示:“这是公司最高层面决定的。当然,也许过几天你们会看到在华为消费者BG的一些渠道,会销售一些品牌的Huawei Inside车型。”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