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对《中国汽车报》记者表示,此次会议上,他提出了有关促进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提升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建议。希望行业组织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调节积分供需;建议推广电子合格证、实现机动车统一发票电子化等,以节约社会资源、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减少纳税人风险。
调节积分供需 促进新能源汽车普及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截至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累计已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不过,我国要实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量的20%左右的目标,还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不均衡,中端产品市场压力明显。”在朱华荣看来,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出高端放量、低端爆发、中端不尽人意的情况。二是还需加快提高盈利能力,探索商业模式。目前整车销售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盈利模式,但当前行业规模较小,企业投入巨大,产出低于预期。同时,新能源汽车在操控、舒适性等方面优于燃油汽车,但并未因此形成高溢价。电池成本无法通过溢价消化,亟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三是新能源汽车储能单元作用亟需发挥。当下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应用体系尚没有建立,标准也没有得到统一,推广难度还比较大。
针对上述问题,朱华荣提出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的建议。结合行业实际和自己的思考,朱华荣建议,一是应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各地方政府与国家战略规划要保持一致。二是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调节积分供需。建议行业组织建立“积分池”管理机制,由第三方在保证公平公正和相对市场化的前提下,结合行业积分供需情况对积分进行收储,同时允许企业从‘积分池’借贷积分并按一定利率偿还,以此调控市场供需结构,稳定价格预期,便于企业提前进行资源配置,降低经营风险。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应用。建议国家电力企业牵头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标准体系,统一V2G等相关技术标准,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波谷充电波峰放电,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
加速“无纸化” 提高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数字化、信息化,是当今包括汽车行业在内的发展大趋势。伴随着数字化及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纸质证明、证书及发票等正在不断被电子化文件所取代,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办事效率。但作为汽车上户时必备证件的合格证,目前仍采用纸质证书形式。
对此,朱华荣表示,采用纸质合格证书,不仅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也增加了管理难度,还增加了企业负担,但没有给用户创造价值。
在现实中,车管所需要保存纸质车辆合格证,设置专门场地及人员进行管理,增加了车管所的管理成本。由于各车企合格证设计不尽相同,给车管所真伪鉴定增加了难度,在车管所无法确定合格证真伪时,还需要企业协助进行纸质合格证鉴定并出具证明,这不仅产生了额外成本,还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而且,不法经营商家的存在还极易产生法律纠纷。“整车企业每年需要为纸质整车合格证支付1亿元以上的费用,而该部分费用不能为消费者带来感知价值。”朱华荣说。
朱华荣指出,用电子合格证取代纸质车辆合格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系统管理、进行网络信息传递及验证,同样可以达到车辆上户认证管理的目的。且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国家信息化管理能力的提升。
朱华荣同时指出,机动车统一发票电子化也是信息化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云商”崛起,整车厂或经销商远程售车业务悄然发展,开票方与用户远程完成业务交付的需求日益迫切。事实上,在专用发票电子化的探索上,国家税务总局在宁波、石家庄等城市试点的基础上,也决定在全国新设立登记的纳税人中实行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
对于纸质发票的弊端,朱华荣表示,纸票邮寄不仅耗时、耗费成本,还存在遗失风险,影响用户实现快速上牌;纸质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为六联次,国家印刷成本较高,且不环保;如用户是一般纳税人,需要收到纸质发票才能认证或勾选抵扣进项税。如认证通不过,则存在重开发票的风险,影响用户上牌。
为此,朱华荣建议,为了节约社会资源、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减少纳税人风险,恳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推广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电子发票。
朱华荣还提出车辆管理部门统一采用的随车资料中的拓印膜和照片,也应与信息化接轨。
朱华荣表示,目前,国家为规范机动车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严格机动车登记注册,保证机动车生产、运行安全,制定了《机动车登记规定》、《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和注册登记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定,以查验机动车辆。但是,对全国16座城市的用户登记注册进行调研(东、西、南、北各4座城市)发现,车辆生产企业提供的随车拓印膜使用率极低,造成材料资源浪费和人力成本浪费;而通过代办服务上户的用户,服务机构仍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造成用户成本增加,用户抱怨形成二次浪费。
“建议整个环节只进行一次拓印和照片制作,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效率。”朱华荣有针对性地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车辆管理部门统一认可车辆生产企业提供的拓印膜和照片,提升登记效率。二是车辆生产企业取消随车拓印膜和照片。车辆注册登记时现场进行车辆识别代号的拓印、车身照片的拍摄,取消随车拓印膜和照片。这样做车辆生产企业单车成本可降低1元,全国每年因此预计可减少资源浪费1820万元。
编辑:孙焕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