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吴松泉:海外市场政策法规环境分析及走出去建议
中国汽车报网 ·  赵琼 ·  2020-08-15

  8月13日—15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召开。本届论坛以“新变局 新挑战 新思路——引领中国汽车新征程”为主题,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把控宏观产业形势,解析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动态。在8月15日上午举办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之路”分论坛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专家吴松泉对海外重点市场汽车政策法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到了几点建议。他表示,海外市场的政策法规是所有的汽车出口企业必须研究和面对的问题,这是我们实现汽车出口的重要前提。

  吴松泉提到,国际经贸规则深刻影响汽车行业企业走出去的海外政策环境,当下国际经贸规则至少如下有几个趋势。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仍然是主流,但也存在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大幅削减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补贴,逐渐实现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减少对于价格的扭曲;规则措施由“边境”向“边境内”的转移;WTO改革已经成为趋势,RTA(主要是FTA)成为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主导力量;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规则的重要内容,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数据流动和个人信息保护成为重点;竞争中性,更强调公平和自由竞争。

  此外,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各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国家纷纷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包括产业发展和市场推广。吴松泉强调,我们汽车企业要出口,应认真研究国外政策法规。据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主要发展中国家,在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都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主要发展中国家也采取了各种措施鼓励汽车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投资,支持发展汽车制造业,建立和完善汽车产业链。

  另外,由于主要国家对汽车产品都有认证要求,因此汽车产品出口首先面临的是认证问题。车辆认证首先应该研究各国在安全、环保、节能、防盗等方面不断加严的技术法规要求,各国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也在不断完善标准法规。另外,各国的汽车产品认证主要有型式批准和自我认证两种模式,两种认证模式的认证流程和政府监管等都有不同。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趋势,吴松泉对中国车企全球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企业国际化一定要有战略。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大调整大洗牌大变革的阶段,企业在这样的阶段首先要扎实做好国内市场;同时也要重视研究和实施国际化战略,从战略上对走出去进行深入思考和定位。

  第二,要高度重视对海外市场的研究,重视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包括车辆监管的制度。比如一些国家对于整车的进口实施高关税,但是对于散件的进口实施比较低的甚至零关税,这就关乎到是采取直接产品出口的方式还是投资设厂的方式。当然,影响进入方式的因素是有很多的,应该综合考虑。

  第三,要重视研究国际经贸规则,包括对重点出口市场FTA的研究。国际规则与我们的汽车出口高度相关,而且国际规则也影响到未来汽车产品出口的海外政策环境包括投资环境。FTA不单单是货物贸易,还有服务贸易,还有投资,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都是综合的。要充分利用FTA给我们带来的有利的贸易优惠安排,同时也要规避风险。

  第四、要高度重视美国的政策走势。美国作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的最大出口市场,要思考如何规避风险,比如利用海外工厂对美出口。今年疫情以来,供应链安全问题也引起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第五、要审慎研究和制定海外市场的投资战略。海外投资一定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当地的投资环境、产业和市场情况特别是产业链情况,还有FTA的因素。整车海外投资意味着供应链也要走出去,对于中国企业投资比较集中的重要市场,如东盟,中国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建、共享汽车供应链。

  第六、在产品认证方面,要高度重视与汽车技术服务机构的合作,这些机构不但提供检测认证服务,还提供认证咨询服务。

编辑:蒙轩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