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的2020中国汽车论坛大会论坛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秋全面介绍了上汽集团对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的思考。“疫情之下,上汽集团同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我们依然不忘产业报国的初心使命,始终坚守建设汽车强国的责任担当。”在王晓秋看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汽车企业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新机遇、让创新与时间赛跑,开辟新局面。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秋
年轻化不止是口号
王晓秋表示,这场百年未遇的疫情危机带来很多新变化和新挑战,机会也蕴藏其中。从需求变化来看,年轻化和消费升级的碰撞,让我们看到品牌重塑的方向。
2018年以来,自主品牌市占率一直呈下降走势,而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在消费升级和价格下压的作用下不断攀升,今年上半年尽管疫情对经济收入和消费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丝毫没有改变自主品牌和豪华品牌市占率走势,反而让这种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虽然可以用目标消费群体的经济承受力来解释,但我认为更根本的原因是主力消费人群的升级变化。”王晓秋强调,随着90后和00后成为汽车首购消费的主力人群,这一年龄段对应人口总量相比80后和90后减少1.2亿人,首购人口红利明显减弱。同时,受疫情影响,低端市场进入人流减少了,而他们却是自主品牌最重要的销量来源。此外,随着80后和70后步入增换购年龄区间,他们让年轻化和消费升级碰撞出新的需求火花。比如在造型审美上,张扬炸裂、大胆突破的造型风格应该来说更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消费者购车,从过去看中机械表现,到现在越来越看中智能科技。”王晓秋表示,能够将年轻化和消费升级趋势有效结合的品牌,市场表现会更强劲。
值得关注的是,年轻化的需求内涵也发生很大变化,从过去的造型、运动、时尚性价比突出,到现在,已经不再是针对低龄群体的专属标签,而是既要把握主力消费人群审美趋势,又能彰显个性的融合潮流科技。
“过去在中国汽车行业,大家会用做绿色做宣传色,但是几乎没有一家车厂敢造绿色的汽车,我们也不敢造。”王晓秋介绍,事实上却是,年轻消费者对绿色车辆有需求,上汽接到订单后甚至没有绿色油漆能够马上进行产品生产。这充分说明年轻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不同。
王晓秋强调,无论是对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豪华品牌,年轻化都不止是口号,而是需要企业更好贴合消费者的感性认知,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理性需求,甚至还要满足他们对不同场景体验的差异化需求。
要辩证的看待竞争压力
王晓秋表示,从竞争变化看,产品的极化和新势力的分化正在重塑新能源市场的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同比降幅超过40%,很多人对新能源市场发展前景忧心忡忡。“但如果从细分数据看,反而让我们看到市场发展的进步和希望。”王晓秋强调,一方面,今年新能源车市大幅度下滑主要是疫情期间出租、网约等单位用户需求锐减,这部分需求同比下降超过60%,而私人用户同比仅下降了13%,好于乘用车市场20%的整体跌幅;另一方面,从产品细分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电动车产品,和宝马、大众等合资品牌的混动产品,已经面向更广阔市场,有了很好的市场表现。
“这些热销的新能源汽车车型都有明显的特点,如高端电动车产品都有极致的科技卖点和用户体验;热销的混动产品在续驶里程表现上远超补贴要求,且品牌类突出;代步电动汽车产品都能很好契合特定用户出行场景需求。”王晓秋表示,“目前新能源车市短期下滑就像大浪淘沙,分化虽难以避免,但市场发展基础却在冲刷中不断夯实,市场新的竞争格局也正在重塑形成。”王晓秋分析。
从产业变化看,车企盈利下滑和供应链风险叠加将加快智能网联产业合纵连横的布局。受疫情冲击,全球汽车企业的盈利和储备都面临严峻考验,而当前智能网联产业发展正进入关键期,L3以上智能驾驶、5G应用、软件技术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受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影响,以及逆全球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我国经贸形势和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将面临更多不稳定和不确定挑战,汽车芯片、操作系统等智能网联产业链上卡脖子技术的风险却在大大增加。“如果辩证看,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中国企业可以一起抱团取暖,通过各种形式的战略合作,以更加敬业高效、开放包容、协同共享的方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推动智能网联产业加快形成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未来竞争中化危为机,提升中国智能网联产业的自主和战略安全性水平。”王晓秋说。
编辑:薛亚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