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趋势是汽车产业的发展共识,处于负增长压力之中的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抓住新四化的机遇?
在今年的泰达视点上,汽车行业内最具权威的四大机构纷纷建言献策。
尽管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28年来首次负增长的压力中,但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看来,4000万辆的市场一定会到来。为此,需要产业积极谋划,做好高质量发展。
“在新技术转型过程中,供给侧创新不足的现象将会得到改变,领军企业将成为转型的重要力量,并不断创造产业融合的新机遇。”付炳峰强调,在转型过程中,零部件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更为重要的是,在汽车强国的建设过程中,自主品牌走向全球化是必然方向,而新四化将成为中国品牌走向全球市场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则表示,尽管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目前尚处于试验室阶段,相关的技术法规还不成熟,但这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行业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目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测试评价与管理研究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在吴志新看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完全是自主创新,中国在这方面的创新成果难能可贵,将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发展提供助力。
在《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看来,新四化最重要的变化是思维的转变,大数据思维取代原来的机械思维将从根本上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不仅有硬件,还有软件,跨界融合将重构汽车产业链。”辛宁说。在汽车四化发展趋势下,未来对用户的思考要发生变化,车企营销模式也要调整,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企业需要更好的理解这种用户思维的转变才能更好的把握市场。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公维洁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已经得到全球各国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而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新生态,我国也成立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用联盟的力量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中国车企发展自动驾驶,在单车智能方面并不具有优势,可以发挥中国的体制优势,走车路协同发展路线。”公维洁说。
编辑:薛亚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