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的是新闻专业,虽然最初进入汽车行业主要从事的是对外新闻报道工作,但当时我对汽车行业并不了解,因此,阅读《中国汽车报》就成为我认识和了解汽车行业的两大途径之一(另外一条途径是向行业里的老领导和行业人士请教)。《中国汽车报》的信息量很大,是我一直以来的重要学习平台,包括最近关于氢能的一些知识,我也是通过报纸对此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由于需要研究整体的宏观经济和工业运行情况,我接触过许多产业报纸,在诸多产业类的纸质媒体中,《中国汽车报》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首先,《中国汽车报》拥有作为行业媒体的权威性,虽然汽车类媒体很多,但我仍然以《中国汽车报》发布的消息为准;其次,报纸非常专业,汽车产业里几乎所有的细分领域都有涉及;第三,多年来,报社始终站在产业发展的前端,起到了引领作用;第四是公正,这尤为重要。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新闻媒体与制造业不同,具备双重性,一方面要为公众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又要实现经济独立,做好两方面的平衡非常不容易。在我看来,媒体不能太过于急功近利,不能为了利润而放弃自己的立场,开展一些单纯为了博眼球和点击量而进行的报道。事实上,接下来,媒体行业也将呈现两极分化的态势,只有做到公正、客观、独立,才能实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未来报社的发展,我认为首先要继续做优纸媒、做强新媒体,在报纸方面,尽量提高报道的质量和水平,然后在新媒体端,力争做大做强;其次,做好机制转换,可以向其他媒体学习更加灵活的运营管理方式;第三,在舆论端争取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例如通过与研究机构合作,设立一些为行业服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和标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大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其实,大数据已经不只是企业经营的实力和重要条件,更是宝贵的财富。
最后,希望《中国汽车报》下一个35年的发展,能够超越过去的3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