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崔东树:那些《中国汽车报》陪我走过的岁月
中国汽车报网 ·  崔东树 ·  2019-07-12

  《中国汽车报》是我们汽车人特别喜欢看的报纸,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知识和思考,对行业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进入了汽车行业,是内燃机厂的一名员工。当时,汽车行业的资料匮乏,人们在获取汽车市场的特征、趋势和行业政策等各方面信息时都比较滞后。我们单位设立有信息资料室,我经常利用午休时间在里面翻阅各种资料和书籍,作为以汽车全产业链企业管理者和工程技术研究人员为主要读者的汽车产经类报纸,《中国汽车报》是最贴近实际的,是很好的信息平台。所以我特别喜欢看《中国汽车报》,这个习惯也一直维持到今天。

  《中国汽车报》包含国内新闻专刊(含评论版)、国际新闻专刊、商用汽车专刊、汽车零部件专刊、乘用车与后市场专刊。其中,我特别喜欢看国内新闻专刊,尤其关注政策追踪和行业动态。在国际新闻专刊里,我特别喜欢看跨国公司的新动向和国际市场的新变化。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国际媒体认为,汽车行业将逐步没落。因此,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量的日系车企转让技术和产品到中国,以实现产业转移。但我当时感觉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曾经风靡一时的夏利和大发等优秀产品,都是通过产品CKD生产和技术转让等方式转移到中国的。虽然外国企业获得了相应的贸易利润和产品授权许可利润,但这给我国汽车工业带来了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

  与国际媒体不同,彼时的《中国汽车报》让我感觉,汽车产业实际上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而进入这个行业的我们,既对能接触大量的国际先进产品和技术而兴奋,又深深感受到肩负着发展中国汽车的重大使命和担当,必须努力工作和学习。

  《中国汽车报》的商用汽车专刊由载货车、客车等栏目组成,对我的学习和促进作用也很大。那个时期,客车是我们的主力产品,在国内算得上领先,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应。但由于没有充分引进、吸收和消化国际上的先进产品,导致技术匹配并不特别理想,也出现了一些产品问题,并导致企业出现了生产经营方面的压力。抱着对客车产品、尤其是轻客类产品的极大关注,我也经常通过阅读《中国汽车报》的文章来学习。

  谈到《中国汽车报》的汽车零部件专刊,我当年关注比较多的是发动机和变速箱等产品的报道。我上大学时学的知识比较老化,对国际汽油机产品了解不多,而《中国汽车报》所报道的国际新闻或零部件企业发动机产品的新闻信息,让我对整个汽车零部件体系尤其发动机技术的变化和行业的动态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产业链状态也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也提升了我对整个汽车工业体系的关注度。

  《中国汽车报》的乘用车与后市场专刊由企业观察、市场新闻、智能出行、后市场、产品测试、聚焦流通、经销商、汽车金融等栏目组成。事实上,随着我们企业生产的产品逐渐转型到乘用车,我也更加关注国际市场的微型车和轿车市场的新变化。

  在我印象中,80年代末日本进口的CKD组装的三缸汽油机,产品质量可靠,性能卓越,而当时我们生产的产品刚从4195内燃机转到小排量汽油机。

  在本世纪初,随着我们公司转型在轿车市场取得成功,我对轿车产品的关注度有了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我也从发动机领域转到了整车制造销售领域。2002年,汽车市场非常火爆,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口碑等都极其优秀,供不应求,但实际上这只是暂时的,我们对市场的变化感受并不很深,通过阅读和学习《中国汽车报》,我们才对整个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近几年随着工作的转变,对汽车市场和产品层面了解需要进一步深入,对信息把握的渴求变得更加强烈,《中国汽车报》所提供的市场信息变化和重要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汽车行业的自媒体快速发展,但很多都是从博消费者眼球的角度出发,对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进行应有的正面引导,部分媒体一些负面、不客观的评价,给很多企业的发展带来困扰,媒体变得更加复杂、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作为行业读者,我更加希望有一个主流的声音,让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行业状态。这时,行业权威声音的发布就显得日益重要。

  在我看来,《中国汽车报》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关注和了解整个汽车市场和政策信息变化的最权威的渠道和平台之一。我特别喜欢看报纸上汽车行业领袖的观点和声音,包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权威发布,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等关于产品技术发展和趋势的研究,以及领军人物的观点和访谈内容等。

  近段时间,中国汽车处于深刻转型期,在向新四化迈进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报》也加快转型,主动积极把握新能源和新趋势,充分展示了汽车行业的升级与竞争格局,在报道全局性的趋势变化方面,《中国汽车报》做得很好。

  未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市场领军地位的持续强化,《中国汽车报》也将成为一个世界观察中国汽车行业的窗口和渠道。我们认为,其权威性和价值会进一步提升,我们也希望《中国汽车报》能够继续保持权威性,搭建好充分交流的平台,让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成为世界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希望《中国汽车报》:是我们每个汽车人畅谈自己的空间,是汽车人的观点得到充分沟通的平台。

  希望《中国汽车报》:是我们每个人充分展现自我的行业高端舞台,能够充分展示中国汽车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成为产业指导和对新趋势判断的集合体,是一个权威声音发布的大本营。

  希望《中国汽车报》:是我们抒发产业情怀,实现产业报国梦,推动行业更好发展的抒情诗坛。

  希望《中国汽车报》:能让我们对行业的困惑和兴奋点有更好的交流和沟通,成为我们每个人心灵沟通的桥梁 。

  祝贺《中国汽车报》创刊35周年,祝愿《中国汽车报》发展更好、更强、更快、更领袖。

  整理:施芸芸 编辑:蔺天子

热门推荐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