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中国汽车报》35年再出发
中国汽车报网 ·  施芸芸 赵琼 ·  2019-06-28

   从最初的行业信息记录者,到今天的汽车社会舆论领袖;从最初的对开大报,到现在的四开精品;从最初的单篇报道,到现在的规模作战……伴着油墨芬芳,《中国汽车报》已经走过了35年。

  6月27日,以“一路走过 共同见证”为主题的《中国汽车报》创刊35周年行业领导及专家座谈会正式举行,他们忆往昔,遥想创立之初的艰难和始终不变的初心;他们谈今朝,感慨于一路走来的坚守与自立;他们展望未来,为《中国汽车报》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这是一位有历史沉淀和积累的记录者。

  据《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宁回忆,1984年,《中国汽车报》在长春正式创刊。在一张简陋的乒乓球桌上,《中国汽车报》迈出了第一步。旬刊、对开4版、黑白印刷,这是《中国汽车报》最初的模样。

  在场的嘉宾几乎都是这一历史开端的见证者。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感慨地说道:“那是一个新闻稀缺的年代,通过《中国汽车报》,我们这些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可以了解行业的信息以及最新现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也是刚进入汽车行业就开始阅读《中国汽车报》:“看到汽车行业有自己的报纸,让我深感振奋。不仅为自己身处汽车行业感到自豪,而且深刻体会到了汽车行业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汽车报》曾经的一份子,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副会长杨琳在回忆关于行业重大事件的报道时,几乎如数家珍:2004年第一版产业政策出台、加入WTO、鼓励产业自主创新……《中国汽车报》不仅弥补了行业宣传阵地缺失的遗憾,而且始终代表中国汽车产业发出努力进取的声音。

  这是一位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自主发展理念的支持者。

  在谈到报社发展取得的成就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予以了高度肯定:“创刊至今,《中国汽车报》始终坚持专业化方向、坚持自主发展,与此同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这样的坚持下,《中国汽车报》成为了行业里公认的权威媒体。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原副巡视员李万里笑着说:“30多年前,我就为能在《中国汽车报》上发表文章而感到自豪,现在还是这样。”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也由衷地表示,《中国汽车报》面向市场、服务企业,35年来辛勤耕耘,是汽车从业人员的老师和伴侣。

  “权威、专业、引领、公正,是《中国汽车报》的特点。”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看来,能做到公正,尤为不易。

  这是一位砥砺奋进、勇敢前行的探索者。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媒体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希望《中国汽车报》能进一步面向消费者,除了为行业和企业服务以外,多为消费者服务。”这是全国清洁汽车行动协调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提出的殷切希望。

  当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高和生补充道:“在转型推进的同时,也要打造自己的差异化定位,面向产业的定位不能变。”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第一批海归精英的代表,春晖资本董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美中汽车交流协会主席、百人会大中华区主席汪大总建议,《中国汽车报》要积极走出去,走到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自己的声音。

  这一建议得到了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中国办公室总经理慕容特的赞同,并提出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推广国际交流以及合作,可成为《中国汽车报》的一块重要工作内容。

  结合当下的新科技和新趋势,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万鑫铭建议,报社可积极探索与大数据、5G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考虑将物联网的场景和体验融合起来。

  “回望过去,报社保持优良传统,同时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与汽车行业一路走来,共同成长。”辛宁最后表示:“展望未来,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当然,挑战也不小,但《中国汽车报》一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交上一份让行业满意的答卷。”

    编辑:蔺天子

热门推荐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