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提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决心、行动路线、目标清晰明确,内燃机在“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实事求是面对自己。
在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的大背景下,内燃机工业只有创新思想,实施方法创新,最终才能实现技术创新,别无它路。内燃机行业面对现在的生态环境,必须认识自己所处不进则退的产业地位。
结合内燃机专业知识,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积累,结合对低碳清洁燃料的粗浅认识,笔者认为:内燃机核心是燃,如何燃的好?如何燃的高效?面对“双碳”目标要求,内燃机可以考虑在燃什么的问题上,从以往的被动选择变为主动合作,选择低碳清洁燃料,在原有的基础平台上,用思想创新的视角,开展新的基础研究,用方法创新的视角,去看待内燃机的新发展路径。
一、 实事求是的时间表
党的十九大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之后,在2020年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中,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表述“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两个时间节点,前者是降低燃油消耗的艰巨任务,后者是低碳清洁燃料高效燃烧的巨大挑战,还有油-电协同合作的一体化创新。2030年前,用全面提高热效率的多元技术举措和工程化应用,降低能源消耗。探索低碳燃料高效燃烧的技术路线和工程化应用。2060年前,保持内燃机移动动力的基本优势,主动选择可以实现碳中和的低碳清洁燃料,全面实现应用技术创新。
二、 科学基础的路线图
一是坚持持续不断地开展内燃机提高燃烧热效率的基础研究,向更高效率的内燃机工程化和搭载配套装备应用实践挑战。
二是全面开展低摩擦、超滑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化应用研究。对往复、旋转运动组件,坚持在摩擦副材料;表面涂覆工艺;涂覆材料和摩擦介质的应用选择方面下足功夫。
三是开展零部件制备工艺智能化和制备产品组合模块化的创新研究,对有条件的结合部件,研发实现一次加工成型的智能工序和工艺,缩短制备工序流程,简化工艺,实现生产制备工序短链化,减少制备过程的能量消耗。
四是对内燃机的燃料坚持多元化发展的选择,液体和气体燃料、化石和可再生能源并举。坚持资源禀赋和因地制宜的原则。2030年前不偏颇,2060年也允许各得其所。对消纳二氧化碳合成可再生的甲醇燃料,在内燃机动力、混合动力、增程动力领域实现推广和应用。
三、 协同合作的施工图
内燃机既要完成自身的“双碳”目标,,还要与配套装备行业在提高效率方面做好匹配协同合作工作,还要将自己热机状态下的低摩擦、超滑技术,以及一次加工成型的智能工序和工艺技术与相关产业共享。
武汉火神山医院9天建成,雷神山医院12天建成,是奇迹,更是协同合作的范例。内燃机实现“双碳”目标,不但自身要成、要稳、要强,还要按照国家的施工图,做一个有能力提供高贡献率的员工。
不想用过多的笔墨描述细节,相信业内同仁都能理解,更希望能够有所认同。诚恳希望抛此“砖”块,引出中国内燃机和配套装备行业在“双碳”经济社会变革中更多之“玉”。
本文作者系
工信部甲醇汽车推广应用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秘书长 魏安力
编辑:薛亚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