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历史关键时期都有重要人物站出来挑起重担。
1964-2021,江汽集团走过了57个年头。57年的江汽集团发展史里,充满了故事。曾经,左延安把江淮汽车从破产的边缘挽救回来,并创立了江淮乘用车;在安进手上,江汽集团做大了;如今,在新的历史关键时期,项兴初刚刚接过重担,成为掌舵人。
4月7日,HelloJAC公布消息,安徽省委决定:项兴初同志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提名任董事长;安进同志不再担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委员、董事长职务。4月8日,江淮汽车发布七届三十一次董事会决议公告,项兴初正式当选董事长,并成为公司法定代表人。
江汽集团做大,项兴初有功劳,从总经理位置上接棒安进,也是顺理成章。57年再出发,进入项兴初时代的江汽集团将走向何方?
► 左延安力挽狂澜
记者曾经在江汽集团采访时,有人多次提到一句口头禅:没有左延安就没有今天的江淮汽车。回顾历史,左延安担得起这句话。
江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4年成立的巢湖汽车配件厂,并非正儿八经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国企经营困难,劳改工厂出身的巢湖汽车配件厂日子不好过,为了生存,曾经生产过老鼠夹、溜冰鞋。
转机始于1990年,这一年,左延安正式接任厂长职务,他选择的突破点是“重点发展客车专用底盘”。这是一个市场空白,是一个大商机,左延安以敏锐的眼光抓住了市场机遇。
创业路上,需要有好思路,有了好思路还要能顺利实施,否则都不能成功。左延安不仅有好思路,更想到了解决办法将之推行下去。个中酸甜苦辣,外人很难体会,过程的曲折与故事,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记者曾陪左延安参加过几次专家顾问走访汽车企业的活动,他偶有提及。
要上新项目,首先要有资金。上世纪80年代末,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恶化,银行收紧 了口子,贷款的路不好走,几番周折讨论,左延安卖掉了长期没有产出的G427发动机生产线,换来了客车底盘项目的启动资金。
这个项目成功了。到1993年,江淮的客车底盘销售达一万辆。随后3年的增长率均超过100%。1996年,江淮以客车底盘奠定了行业的领导者地位。
1995年,轻卡项目被提上日程,一片反对之声起。“反对无效”,外表非常儒雅的左延安,说出了态度这么果敢的话。这坚决的一句话,体现了左延安强大的决心、毅志与信念。
左延安又成功了。轻卡为江淮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连续多年,江淮轻卡销量都处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的位置。
左延安认为不上轿车,公司很快就会被边缘化。2005年提交了申请报告,2007年才等到“准生证”。至此,江淮算得上一个真正的汽车整车企业,有了迈向大汽车集团的基础。
一个人一辈子做成一件事已很了不起,左延安在江淮汽车做了三件事,客车底盘与轻卡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没有退休年龄限制,左延安或许也能把轿车项目做成功。
► 安进做大江淮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2020年前十家中国品牌汽车生产企业销量排名数据显示,江淮汽车名列其中,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从岌岌无名到进入前十,江淮汽车做大了。这个变化发生在安进担任江淮汽车董事长时期。
轿车是汽车市场的主战场,更加强调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不同于轻卡和客车底盘,江淮初入轿车市场,几乎没有多少核心竞争力。安进非常清楚状况,要想发展壮大江淮的轿车业务,核心技术的短板必须补上。
江淮汽车已经拥有一支近5000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他们的研发理念是“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网联、舒适”,这个理念不务虚,很务实,在理念的指导下,江淮汽车已形成整车、核心动力总成、自动变速箱及软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研发、试验验证和标定开发等完整的正向研发体系。在节能减排技术、智能安全技术、噪音技术、轻量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制造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突破,并且形成了江淮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江淮汽车逐步积累起核心技术能力,也有了拓宽车型的资本。如今,江淮汽车的产品覆盖重、中、轻、微型卡车、多功能商用车、MPV、SUV、轿车、客车、专用底盘,及变速箱、发动机、车桥等核心零部件。最初,江淮汽车只有少量品牌车型,如今,江淮旗下拥有瑞风、江淮iEV、帅铃、骏铃、康铃、格尔发、和悦、星锐、锐捷特等知名品牌。
企业家的一个特点是善于抓住机会,有机会还要自己有实力才能有最终结果。在安进手上,江淮汽车的规模做大了,也有一定的核心技术实力,江淮汽车的规模与实力在大众汽车选择合作伙伴的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5月29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战略合资合作协议签署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大众汽车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
新能源汽车时代正在走来,大众汽车集团已全面转型电动汽车,因此绝不会放弃中国市场,大众汽车的投资也表明了更加坚定地“做多”中国市场的战略意图。
几年前,汽车代工模式在国内兴起,造车新势力非常喜欢这种模式。汽车企业这么多,选择谁代工?还是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达成了代工协议。
经过12年迭代研发,江淮新能源实现了8代技术3代产品研发,系统掌握电动汽车的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远程监控、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特别是高比能电池包热失控安全技术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形成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正向开发能力。
记者曾仔细了解过江淮新能源的蜂窝电池。该电池采用了蜂巢结构的仿生设计,通过外延包覆的UE技术(Unitized Encapsulation)实现单元化封装。UE技术可以降低电池系统内的热扩散,并且保持电池系统恒温,降低季节性温差对电池续驶里程的影响。这项核心技术可以窥见江淮新能源的技术实力。
回顾安进掌舵江淮汽车时期,做大江淮汽车是浓墨重彩之笔,在做大的基础上实现与大众汽车的合资,以及与蔚来汽车的代工合作,都是做大江淮汽车之后的大手笔操作。
► 项兴初的担子不轻
不可否认,江淮汽车做大了,但还不够强。在江淮汽车的做大做强阶段,我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都受到疫情的冲击,汽车产业不可避免地进入后疫情时代,这是又一个压力和挑战巨大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项兴初挑起了江淮汽车的重担。
销量最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中汽协数据显示,2020年江淮商用车销量297787辆,同比增长15.03%,乘用车销售155574辆,同比下滑4.19%。乘用车一直是汽车市场的主战场,江淮乘用车做大了,但销量起伏较大,这说明江淮汽车还不强。
财报也反映了不够强大的现状。2020年,江淮汽车全年营业收入为428.31亿元,同比下降9.42%;归母净利润为1.43亿元,同比增长34.5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7.19亿元,同比下降75.68%。主营业务不突出,即便偶尔的赢利也难掩这项短板。
企业换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提拔,另一种是空降。在西方国家,空降的CEO大多数是财务方面的高手,这种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技术比较先进,实力也比较强大,企业需要财务方面的专家。空降的CEO不很了解企业历史,也不需要对历史有太多了解,他们注重财务技能。
江淮汽车不是这样的情况,掌握核心技术、优化生产制造、拓宽营销渠道等,都是江淮汽车必须面对的难题,这需要对企业有相当了解的人才能胜任。
项兴初对江淮汽车的历史比较了解,这从履历中便可知道。上世纪70年代生的项兴初,1994年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即加入江淮汽车。历任江淮汽车股份公司总装车间主任、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公司人事部科长、副部长、企管部部长等职,随后担任安徽江淮汽车股份公司总经理助理、总质量师。2013年,在江淮汽车最新一轮的战略架构调整中,被委以重任,担任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江淮汽车做大的过程,项兴初都参与了,江淮要做大做强还缺什么,项兴初很清楚。记者曾随《中国汽车报》专家顾问委员会走进江淮汽车,亲自聆听了项兴初阐述“品质哲学”。品质两字很好写,但品质要靠核心技术支撑,研发出核心技术还要生产出来,拥有核心技术 的产品生产出来还要让更多人认识和接受,哪一件都不是容易的事,项兴初曾向记者讲述了全过程。这次专访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57年,近一个甲子的征程,江汽集团浓缩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奋进史。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江汽集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代。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历史选择了项兴初,他的担子不轻,但这么多年的历练,有理由相信项兴初能做好!
图片来源:江汽集团公众号
编辑:薛亚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