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影响了股市的峰会。”5月14-15日,以“智联世界 驾驭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暨202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峰会在苏州高铁新城举行,会后,有与会领导这样评价会议的成功举办。
本届峰会重点聚焦智能驾驶在场景城市的应用,主要围绕车路协同、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展开探讨。从“城市场景”到“场景城市”,从聪明的车到智慧的路、灵活的网,从企业“朋友圈”到整车厂“生态圈”,两天时间内,来自全球各地、政产学研界各领域的千余名嘉宾通过近30场演讲、圆桌论坛的持续“干货”输出,不仅收获行业最新动态、产业最新技术,更收获了上下游的潜在合作伙伴,同时深度了解了苏州相城以高铁新城为核心承载,打造的数字场景城市成果与未来规划。
这场大咖云集的专业盛会上都说了啥?《中国汽车报》记者摘取了部分亮点,以飨读者。
■苏州高铁新城:打造国际一流场景城市
苏州高铁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阳红卫发布了《苏州高铁新城车联网场景城市发展规划(2021-2023)》。
他提到,建设“场景城市”是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助推车联网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苏州高铁新城正迎来打造“场景城市”的历史机遇,将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链、打造高铁特色的测试先行区、打造开放多元的数字应用城、打造以人为本的场景融合圈的四大目标,以“场景营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激发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力打造国际一流场景城市标杆。
■诊脉发展 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评价模型研究发布
智能网联汽车网状生态体系的复杂性与新兴技术的颠覆性,给产业发展布局带来诸多挑战。为加速产业发展,城市需要一套科学的产业发展评估模型,一方面,诊脉城市发展现状;另一方面,为未来产业布局提供参考和指导。
基于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在峰会上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动态与城市评价研究》。
公维洁介绍,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组织开展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评价模型研究工作,以“钻石模型”为基础,开展城市评价模型搭建:形成6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模型;结合专家意见,确定各指标权重。6个一级指标从政策、产业、创新、示范、消费推广、融合发展角度,全方位系统评估城市发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推动下,中国长三角车联网示范区互联互通应用测试活动在此次峰会上正式启动。
“从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自动驾驶规范以来,多地测试、测试互认一直是企业非常强烈的诉求。”公维洁说。
今后,来自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嘉兴、湖州、合肥等8个城市、13个车联网示范区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共享测试数据,建立跨区域车联网大数据体系,实现测试牌照互认。
■场景城市是未来城市的雏形
接连三场精彩纷呈的国际性论坛——场景城市国际高峰论坛、车联网与智慧交通融合创新应用发展论坛和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创新合作高峰论坛成为本场峰会的一大重头戏。
其中,由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公司总经理陈国平主持的场景城市高峰论坛,汇聚了中、德、瑞典、西班牙等多国顶尖智能车联网研发力量,聚焦智能驾驶在场景城市的应用,交流了场景城市规划中各自的经验与探索,进一步讨论未来合作及交流发展的蓝图,助力苏州高铁新城实现场景赢城。
围绕“场景城市建设推动产业融合与发展”这一话题,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成波指出,场景城市是比较新的概念,苏州高铁新城从这个维度下定义未来在社会、行业里的发展,很具有前瞻性。
国汽(北京)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务副总经理王跃建也认为,场景城市应该是未来城市的雏形。他给了高铁新城一个建议:场景城市应该有一个管家,应该有一个专业性机构能够掌控所有场景城市资源,实物资产管控的同时要做好规划,即城市场景的演进方向和步骤。王跃建表示,国汽智联希望能够帮助苏州高铁新城实现产业、资源和技术的协同与整合。
虚拟城市的建设对于打造场景城市至关重要。 IAE(苏州智行众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宏伟在论坛中提到,IAE正与国汽智联和苏州高铁新城共同致力于打造一套针对人工智能驾驶员的考核认证体系,他将之称为“无人车驾校”,也即通过云端虚拟仿真一套严谨的自动驾驶验证体系,帮助无人车完成海量场景的强化训练及认证。
对于自动驾驶未来的研发空间,南京领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崔大勇指出,一是要在场景中加上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二是要加入共享化概念。从生态运营角度,阿里云汽车行业解决方案总经理戴霖建议,场景城市运营主体可以建设一个服务平台,将场景中的人、车、商业生态等等接入进来,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将会产生的海量数据及场景环境公共安全。
■车路协同的数字化路网仍面临挑战
论坛期间,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事业部总工程师周浩提到,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流通成为关键,传统基础设施造就的信息化道路已经无法满足车路协同与自动驾驶时代的要求,路网的数字化转型建设成为重要课题。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戴一凡从苏州的实践谈城市级车联网建设,他指出,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交通示范推广与商业化,但还存在协同感知、数据安全、算力分配等关键技术尚待突破;车辆与城市交通的协同面临车联网渗透率不足、城市管理体系重构等挑战。
大唐高鸿智慧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张杰则分享,自动驾驶对于车路协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车路协同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信息;提供易于预测的车辆行为;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不需要复杂的HMI(人机交互接口)设计。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批量部署需要先决条件,即单车智能技术发展到高级阶段;路上自动驾驶车辆达到一定密度;车路协同信息来源足够精准。
编辑:薛亚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