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很大!聚焦车联网与场景城市 第三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成功举办
中国汽车报网 ·  郝文丽 ·  2021-05-17

  5月14-15日,以“智联世界 驾驭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暨2021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智能驾驶产业峰会在苏州高铁新城举行。

  峰会重点聚焦智能驾驶在场景城市的应用,主要围绕车路协同、车联网、新能源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展开探讨,汇聚中、美、日、德、奥等多国顶尖智能车联网研发力量,搭建“政、产、学、研、用”等重要资源体系和交流合作平台,赋能相城区智能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相关部委领导,江苏省市区有关领导,南京、苏州、无锡、南通、上海、嘉兴、湖州、合肥车联网示范区代表,国内外智能车联网产业相关企业代表,大院大所、金融机构嘉宾等千余人参加活动。 

   

  ■院士报告 嘉宾演讲 一场思想的盛宴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李颉,在峰会上作了《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支撑车联网场景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应充分注重车联网的创新与演进规律,让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支撑车联网场景城市高质量发展,车联网产业必然前景光明。 

   

  丰田汽车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亿咖通科技、万集科技,以为伟世通、沃尔沃、西门子、加拿大AlphaGo、英国政府智能网联汽车委员会、法国AVSimulation、亚马逊云科技、奥地利汽车产业联合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机构嘉宾通过现场或远程视频方式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和主题演讲。 

  ■启动、签约、发布 多场重磅活动点燃全场 

  峰会现场,多场重磅活动点燃会场,开启了一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年度盛典。 

   

  中国长三角车联网示范区互联互通应用测试活动正式启动,来自8个城市、13个车联网示范区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将共享测试数据,建立跨区域车联网大数据体系,实现测试牌照互认。 

   

  苏州高铁新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阳红卫发布《苏州高铁新城车联网场景城市发展规划(2021-2023)》。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公维洁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动态与城市评价研究》。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郑四发发布研究院五年发展规划

   

  相城智能车联网企业联合发布13个产品 

   

  中国移动·苏州5G车联网创新方阵首批全球合作伙伴招募暨交通部《面向智慧公路的5G车路协同与管控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正式启动。

  会议现场,亚马逊云科技签约暨苏州相城-亚马逊云科技智能网联数字化赋能中心正式启动,随后还进行了江苏省车联网协同技术创新战略合作签约、智能车联网产业项目签约、苏州轻舟智航总部签约、华为(苏州)智能网联联合赋能中心签约等七批签约活动。

  ■近30场演讲输出“干货”  3场圆桌论坛掀起头脑风暴  

  除了在开幕式上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活动启动、规划发布、签约项目外,本次峰会另一大亮点就是接连三场精彩纷呈的国际性论坛了,即场景城市国际高峰论坛、车联网与智慧交通融合创新应用发展论坛和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创新合作高峰论坛。

    

  两天时间内,来自全球各地、政产学研界各领域的千余名嘉宾通过近30场演讲、圆桌论坛的持续“干货”输出,不仅收获行业最新动态、产业最新技术,更收获了上下游的潜在合作伙伴,同时深度了解了苏州相城以高铁新城为核心承载,打造的数字场景城市成果与未来规划。 

  ■实车体验 智能网联打造美好出行 

  智能网联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赋能出行,打造美好交通体验,与会专家的精彩理论分享最终都要付诸于实践。

  本次峰会期间,《中国汽车报》记者就试乘了无人驾驶公司轻舟智航推出了苏州定制版的无人驾驶巴士“龙舟ONE·扬帆苏州”,切身感受了走近生活的高科技。作为峰会第一天往返会场与酒店之间的接驳巴士,无人小巴吸引了众多与会者的关注和体验。据了解,这款专门针对微循环公交、地铁接驳专线等用车场景设计的无人驾驶小巴,不仅具备行人车辆避让、自动变道、自动转向、红绿灯识别等基本功能外,还能应对各类城市复杂交通场景,例如穿行人车混杂的路口、后车加塞、鬼探头等。 

   

  “龙舟ONE·扬帆苏州”无人驾驶小巴 

  从“城市场景”到“场景城市”,从聪明的车到智慧的路、灵活的网,从企业“朋友圈”到整车厂“生态圈”,此次峰会的举办搭建了覆盖“政、产、学、研、用”的重要资源体系和交流合作平台,期待众多生态企业携手奋进,共同开启智能网联汽车崭新的篇章! 

  编辑:薛亚培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