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回放!公益讲座第二弹:推动顶层设计,构建智能网联产业新生态刻不容缓
中国汽车报网 ·  张雅慧 ·  2021-03-22

  “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车轮上的手机和电脑、移动的数据中心、全新的软硬件生态体系。”国汽智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尚进表示,“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发展、实现中国智造强国梦,构建整个行业、产业的新生态刻不容缓。”

   

  3月19日,中国汽车报公益直播讲座第二期开课,数万人在线的“云学习”讲堂,已经成为许多《中国汽车报》读者每周必来打卡之地。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构建新产业链、新生态模式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基础平台”,尚进对当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及五大共性基础平台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产业生态融合 构建五大基础平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已经被广泛认识到,从单车智能到车、路、云、网、图协同,汽车已经不再是传统出行载体,而成为更加复杂的软硬结合生态体系。不仅能够实现更安全、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同时能够带动诸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更多产业的融合发展,这也是车内外信息交互网络化(ICT)行业对其投入更多关注的重要原因,尚进在讲座中介绍到。

   

  随着汽车核心功能——行驶功能的智能化,整车架构也出现了新的特点:软件定义车辆平台化,车辆处理器汇聚融合中心化,车内外信息交互网络化,软件定义车辆功能应用软件化。

   

  “今天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重点在于共性基础平台的建设,包括计算技术、车载终端技术、云控基础、高精度动态地图,信息安全技术这五大平台。我们认为,这五大基础平台也是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零部件的概念,从车内网络、车路协同到云端数据,需要核心的基础平台提供共性处理,然后再通过上层和外围的应用开发来实现产品的完整平台建立。连接边缘和中央云之间的多个节点,五大共性基础平台发挥了数据中心的作用,形成智能网联汽车的整体架构。”尚进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共性基础平台是推动汽车新产业链生态的重要抓手,是保证相关政策落地的核心技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其总体架构研究、产品设计和研发、以及标准体系建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共性是基础 个性化开发实现平台完整建设

  尚进认为,软件定义汽车的意义,不只是做场景功能,也不仅仅是做自动驾驶功能,而是将传统的车辆功能实现软件化,通过基于复杂控制器的系统软件、吸入更多的重要模块,形成车辆的中心大脑。

  对于五大共性基础平台,尚进做了详细介绍。

  计算基础平台是车内架构的重点,可以称为汽车的大脑。随着自动化、数字化的发展,平台大中央计算功能也正从分布式向域控制和中央集成式发展,未来它的计算不仅仅是AI的计算,也包括通用功能的计算,首先服务的可能就会是自动驾驶功能,实现从L0到L3,以及L5级自动驾驶的突破。随着智能化的发展,计算基础平台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吸收更多设计元素或功能模块完善这一平台。

  云控技术平台方面,需要进一步围绕计算平台或中央计算节点,简化网络拓扑,实现网络实时控制,也包括对5G网络的链接等。通过运营网络终端技术+核心大脑计算机平台的进一步连接,构成整个云端的生态平台。构建共性基础平台,是要打造聚集车辆、路况、交通系统所有数据汇聚的平台,然后进行云计算、云分析、云控,将数据的监控、分析、控制,优化处理结果再提供给其他平台利用。

  高精度动态地图基础平台是技术平台,因为需要对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等进行额外感知,规划动态地图的信号输入很重要。其本身也作为数据传输到云端,通过汽车移动信号感知收集动态数据,作为基础平台的同时也是数据提供者。

   

  车辆的传感器数据、计算数据是海量的,对其信息的跟踪、审计、防护和隐私处理需要有一定的安全边界,如何保护信息在贯穿五大基础平台,在整个智能网联生态的安全性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五大共性平台基本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最核心的运营架构,具有平台性,能够带动芯片、整个硬件架构、内核功能软件,助力自动驾驶功能、网联云控到完整产业链的构建。同时,每个平台又存在基础平台,有其基础性,可以共建行业所需的共性平台,这样主机厂或者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差异化的定制,实现独立平台的完整建设。”尚进在讲座中表示。

  推动顶层设计 智能网联发展需要构建中国方案

  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契机,构建符合中国属性的发展方案非常必要。

   

  尚进认为,当下智能网联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汽车行业,也包括整个交通系统,车、路、云、网、图已经形成跨行业的完整生态,在这一背景下形成中国自己的方案需要注重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推动顶层设计,对几大技术平台制定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的定义,从而在整个行业得到普遍认证和应用。

  第二,推动各个平台产品的市场化。目前五大共性基础平台已经基本成为行业共识,但在进一步把技术平台产品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工作。下一步要加强平台技术的市场化,只有真正具有市场能力的产品才是合格的、成功的、具有生命力的产品。

  第三,注重多方面融合,充分发挥特有优势。一方面加强纯技术的融合,比如做好车辆工程与IT产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做好行业的融合,充分利用好现有优势,加强车联网与5G通信等的合作,与数字基建强强联合。只有善于综合利用技术和产业的优势,加强融合,实现对应平台的产品化、市场化,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才能更有活力,逐渐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智能网联发展道路。

  编辑:黄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