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汽车智能化进展,汽车已经成为“移动终端+交通工具”,这对于正在发展中的远程医疗而言,恰好可以组成移动医疗服务平台,为急救、边远山区及特殊环境下的远程医疗救治提供了帮助。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公司副总工程师、东风技术中心主任谈民强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移动医疗服务”的建议》。其中,谈民强客观分析了移动医疗服务的现状以及优势,并对发展移动医疗服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以下是建议原文:
关于加快推进 “移动医疗服务”的建议
远程医疗是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大型医学中心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特殊环境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国外这一领域的发展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我国起步较晚。
移动医疗服务是以远程医疗技术为核心,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智慧云平台等技术,将远程医疗以无缝化移动服务方式渗透到社区、乡镇及农村偏远地区,提供智能送医上门、预约就诊、健康普查、医疗监控、远程调度等服务,最大程度发挥远程医疗技术优势,同时可以“平战结合”应对未来生物安全挑战,在防疫抗疫等紧急状态发挥关键作用。
(一)移动医疗产业调查分析
当前我国的医疗环境比较严峻,社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看病贵、医疗优质专家以及从业人员资源紧缺,大医院挂号排长队、就诊排长队、缴费排长队,看病时间短,欠发达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医院留不住疑难重病患者;跨科室跨机构协同业务难以开展,医学单位间学术交流和研讨开展困难。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专家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优质医院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在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对疑难杂症患者的处理能力有限。患者往往需要转移至发达地区医院就诊,增加了患者就医成本。
首先,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专家资源、中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的现状。我国人口的80%分布在县以下医疗卫生资源欠发达地区,而我国医疗卫生资源80%分布在大、中城市,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三级医院和高、精、尖的医疗设备也以分布在大城市为多。即使在大城市,病人也希望能到三级医院接受专家的治疗,造成基层医院病人纷纷流入市级医院,加重了市级医院的负担,造成床位紧张,而基层床位闲置,最终导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和浪费。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可以让欠发达地区的患者也能够接受大医院专家的治疗。另外,通过远程教育等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医院医师的水平。
其次是缓解了偏远地区的患者转诊比例高、费用昂贵的问题。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边远地区的病人,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危重、疑难病人往往要被送到上级医院进行专家会诊。这样,到外地就诊的交通费、家属陪同费用、住院医疗费等给病人增加了经济上的负担。同时,路途的颠簸也给病人的身体造成了更多的不适,而许多没有条件到大医院就诊的病人则耽误了诊疗,给病人和家属造成了身心上的痛苦。据调查,偏远地区患者转到上一级医院的比例相当高;平均花费非常昂贵,除去治疗费用外的其他花费(诊断费用、各种检查费用、路费、陪护费、住宿费、餐费等)需要数千元,让病人几乎无力承担。
(二)移动医疗服务的优势
移动医疗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服务,关键要做到是效率和病患满意度的提升,具体来说有八大优势:
1、提高医疗机构效率,通过网络实现及时有效的传输,可以使医生突破地理范围的限制,共享病人的病历和诊断照片,从而有利于临床研究的发展;
2、让患者掌握主动权,利用网络实现远程“求医问药”;
3、全方位采集个人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
4、有利于将优质资源“下沉”至基层,在恰当的场所和家庭医疗保健中使用远程医疗可以极大地降低运送病人的时间和成本;
5、可以良好地管理和分配偏远地区的紧急医疗服务,这可以通过将照片传送到关键的医务中心来实现;
6、有利于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更有效监管;
7、可以为偏远地区的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学教育;
8、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在多个社区共享应用,降低使用成本;
移动医疗服务的不仅是要做“以专业医生为用户提供服务”,更要结合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汽车的发展,将远程医疗进一步变成上门医疗、入户医疗、贴心医疗,提高病患获得感。今后远程医疗+移动服务的发展,重心更偏向以智能化扩充远程医疗服务场景。
希望能通过移动医疗服务改善每一位患者的就医习惯,让更多用户在患病或未患病前,都能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全面的认识,提前了解、提前预防。
(三)移动医疗服务的实施建议
在移动医疗服务迎来大发展之际,要充分分析总结现阶段远程医疗发展和无缝化移动服务发展的经验,做好顶层设计研究及总体战略部署,促进该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如下:
一、 制定移动医疗服务发展的国家战略、行业战略
为了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总结以往的经验,从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梳理我国移动医疗服务的技术路线图,明确移动医疗服务为改善医疗服务重要的路线之一。
明确国家移动医疗服务的发展战略,将推动远程医疗设备和移动医疗系统研发和产业化列入部级联席会议协调范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税政策。
设立移动医疗服务创新专项,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开展移动医疗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确保资金投入。
二、 国家与地方政府层面协调解决移动医疗服务的落地方案
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健全完善移动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建设,创新护理服务模式,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努力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逐步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多学科联合的新时代医疗服务格局,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设立移动医疗服务试点社区,按运营标准投放移动医疗服务车,开放居民健康医疗数据联网调用,使乡镇、社区以及偏远地区能够无缝化使用该系统,摸索基层医疗需求及就医特点,降低新技术推广成本。
三、 请国家组织进行移动医疗服务的相关标准制定。
移动医疗服务作为全新的公共医疗体系,填补了我国在乡镇、社区和农村偏远地区智慧公共医疗方面的部分空白,请相关部委牵头,组织学会、协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移动医疗服务标准,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在组织协调和团体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助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移动医疗服务新型标准体系。
四、 试点产业融合升级
支持远程医疗与智慧汽车两个领域开展联合创新,建立以大企业为龙头、资源整合的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提供无缝化移动服务的智能化医疗汽车,掌控关键技术和资源。
试点产业融合升级。移动医疗服务涉及新一代车辆、远程医疗、基础建设等多种技术和多个产业的融合,需要政府引导,有较强的产业协调和集成能力的国资企业牵头,在部分乡镇和社区开展移动医疗服务的试点工作,进一步探索实现车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