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量产应用 车路协同望迎来爆发
中国汽车报网 ·  陈艳 ·  2020-12-25

  12月22日,福特中国宣布福特全新探险者和中大型SUV锐界PLUS两款国产车型将率先搭载基于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的福特车路协同系统,并计划在2021年在更多国产车型上搭载这一技术,这标志着福特成为国内首家实现C-V2X技术量产应用的整车企业。

  C-V2X车路协同是车用无线通讯技术,是实现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的关键技术。尽管目前应用的福特C-V2X系统采用基于现有商用4G蜂窝网络的互联模式,但却意味着车联网(V2X)技术即将步入量产车时代。

  ■福特国产车型将搭载车路协同系统

  从2021年1月1日开始,全新福特探险和锐界PLUS的车主在无锡和长沙两地的特定区域,通过车辆、智能基础设施以及城市的交通云控平台之间的互联,该系统为车主及时推送前方的红绿灯信息和倒数计时、绿波车速、绿灯起步提醒等信息,帮助车主预判风险,从而提升行车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事实上,自2017年首次在中国进行C-V2X技术验证以来,福特汽车不断拓展车路协同功能的应用场景,成为在上海、无锡、长沙等城市进行车路协同功能测试的首批车企之一。

  福特表示,将根据首批车主的反馈继续优化功能和用户体验,并计划在2021年将车路协同系统搭载在更多量产新车型上,以及接入中国更多城市的智慧交通系统。

  据介绍,福特中国工程师团队经过近三年的道路测试和用户调研,深入了解中国道路特点以及消费者驾驶习惯,不断优化车型协同系统的功能和算法。福特车路协同系统与整车深度集成,其算法基于中国道路交通法规与实际路况,结合车辆当前位置、状态和驾驶者意图等信息,为车主准确、适时、智能地推送信息,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政策持续加码、技术验证示范同步推进

  车联网(V2X)是实现车辆与周围的车、人、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等全方位连接和通信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车联网标准体系可分为无线和应用两大部分。目前,国际上主流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有 IEEE 802.11p 和 C-V2X 两条技术路线。无论采用何种技术,目前,国际上都已经完成阶段性技术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车联网产业化的技术条件已具备,全球车联网产业化阶段已经到来。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的相关措施持续加码,国务院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部委出台一系列规划及政策推动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加快基于蜂窝通信技术的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线通信(C-V2X)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3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促进“5G+车联网”协同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并且部署了一系列相关的任务。2月12日,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十一个国家部委共同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我国智能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目标。

  为推动 C-V2X 产业尽快落地,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全国各地先后支持建设 16 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工信部积极推动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已经批复支持无锡、天津、长沙建立国家级先导区,还有多处积极申报中,为后续大规模产业化及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据赛迪顾问数据预测,到2021年,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150亿元,年复合增速约28.1%。业内资深专家表示,发展车路协同是目前车联网发展的主流方向,由此产生的智慧道路改造、智能汽车设备研发、车路协同软件平台等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市场。

  ■相关技术遍地开花 产业化进程加速

  近年来,随着我国车联网产业政策密集发布,更加速车联网产业落地,我国各大车企、汽车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通信运营商等纷纷加大布局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进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并将其作为未来汽车产业转型的战略方向。

  在国内,一汽、上汽、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华晨等多家自主品牌企业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车联网系统和产品。比如一汽发布的i.Rflag旗偲计划,发力智能网联;长安汽车发布的北斗天枢智能化战略;广汽集团发布基于Aion S开发的广汽GIVA智能驾驶平台,并推出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北汽集团发布的“海豚+”战略、吉利汽车发布的G-pilot战略,以及吉利GKUI19重新定义车联网“边界”等。

  科技企业布局车联网方面,腾讯、百度、斑马网络(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合资公司)、华为纷纷布局车载操作系统和应用生态的打造。其中,百度在Apollo自动驾驶生态基础上,推出“ACE交通引擎”;华为于2019年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现拥有覆盖“端”、“管”、“云”的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包含C-V2X芯片、模组、车载终端T-BOX/OBU、V2X协议栈、应用软件、路侧单元RSU、路侧交管设施、边缘计算基础设施、车联网数据平台、安全解决方案、车路协同解决方案等完整的产品阵列。

  编辑:黄霞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