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中国工程院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9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工程管理论坛在山东济南开幕,来自国内外的600余名院士、专家、企业家以“重大工程与工程管理发展”为主题,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重大工程与工程管理前沿问题、发展趋势等开展研讨,助力我国重大工程领域创新发展。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智能交通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重大工程等5个分论坛。
■高端装备制造业工程管理的潍柴经验
社会的进步需要重大工程,因此,也就更需要工程管理科学的支撑。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学科,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因此,高端装备制造工程管理的本身是一个深度交叉融合的产物。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善林说:“工程管理本身应该是关键思想、关键理念、关键科学、关键技术以及关键艺术的深度融合体系。科学合理的高端装备制造工程管理,能够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很好地融合起来,为客户生产出功能完备、性能优良、质量精湛、成本合理、风险可控的高端装备或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他表示:“高端装备的工程制造管理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首先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深度融合,其次是对基础理论研究的依赖性强,很多在机械制造领域里面取得成功的管理理念、管理的技术理论方法,往往再过一段时间都可能会渗透到其他行业。”
在汽车行业,潍柴动力从单一发动机产品到全系列、全领域发动机,从地方国企到国际化跨国集团,探索创建了技术融合的创新方法和独具特色的工程管理模式,走出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工程管理的新路径。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表示:“我们主要是做了三件事,一是创建重型高速柴油机及动力总成一体化的工程管理模式;其次,创建国际化技术融合创新的工程管理方法;第三,一个企业创新好的产品,没有好的质量也不可持续,因此,在质量管控方面,我们创建了潍柴WOS工程质量管理模式。”
为“迈向高端”,谭旭光表示:“潍柴提出建设企业主导、国家支持、国际协同的创新平台,成立了国家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建设全球协同的研发平台,整合全球资源,在全球建立了研发中心,哪里有人才就在哪里设研发中心。”
■潍柴创造“三合”国际化工程管理方法
在国际化的技术融合创新工程管理方面,潍柴还提出了“合作控股、合资建厂、合创提升”的“三合”国际化工程管理方法,通过“走出去”收购企业实现了技术升级。谭旭光表示:“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为跻身世界五百强而收购。我认为,这个思路是错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收购,怎么迈向高端,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早在多年前,潍柴先后整合了包括德国凯傲和林德液压、意大利法拉帝等8家先进技术企业。
对于收购以后的管理,潍柴通过技术融合、工程融合、信息融合、文化融合四个方面实现海内外企业共赢发展。谭旭光说:“制造业文化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跨国集团,能够统一的就是发展的文化。潍柴有特定的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的激情文化是‘不争第一就是在混’,我们的效率文化是‘一天当两天半用’。”作为跨国企业,潍柴当前41%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所并购的海外企业全部盈利。
■数字化时代注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竞争、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成为重要议题。在由潍柴动力承办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分论坛上,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的研究领域,对装备制造业如何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出了前瞻性建议。
对于制造业面临的大环境,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唐加福表示:“制造业面临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环境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需求等,更需要先进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以实现柔性、效率和智能的总体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单忠德说:“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想要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要路线图和重要保障。”
汽车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部分,很多国家都将其视为支柱产业。汽车行业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转型升级经验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山东重工集团副总经理王涛说:“我们已经进入软件定义的时代,AI在制造业的应用场景更丰富、更广泛,数据是基础。”他对潍柴的logo进行了一番特别的解读,“潍柴的logo是红色和黑色组成,红色的‘一’代表一个潍柴,也就是我们要形成全球、全集团的协同运作,‘AI’则代表着智慧潍柴。”
何为智慧潍柴?王涛表示:“我们早已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确定为企业跨越百年、迈向高端的重中之重。”谈到数字化转型如何助力企业的长远发展以及数字化时代山东重工的转型实践问题,王涛说:“我们更注重盘活存量、发展增量、孵化变量三个方面。其中,盘活存量就是在数字化与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效率和成本的竞争优势。发展增量是在产品线不断丰富的前提下,实现产品的模块化以及零部件的标准化,它直接影响到下游的采购、制造、服务等各个环节。孵化变量实际上就是产业链的拓展,在日益细分的产业分工下,构建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体系一定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姚福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