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法新社
一阵喧嚣过后,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与雷诺的“世纪合并”正式“作古”。日前,雷诺董事长塞纳德表示,与FCA合并相关的所有计划目前都已“夭折”,雷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帮助长期联盟伙伴日产扭转艰难的局面。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出近乎闹剧的合并戏码:在FCA伸出“橄榄枝”后,雷诺方面最初反应积极,但随后对该交易的一些细节产生了怀疑,而且担心该合并案将对雷诺及其日本合作伙伴——日产产生影响。因此,作为雷诺最大单一股东的法国政府希望暂缓合并谈判,但FCA董事长约翰·埃尔坎却以“法国不具备该交易成功的政治条件”为由而中止了谈判。
从之前FCA和雷诺高管的态度来看,他们对于合并是抱了相当大的期望。6月12日,塞纳德曾对股东表示:“在我的脑海中,这个项目是绝对非凡的。”在6月25日举行的日产股东大会上,尽管合并交易已经被叫停,但塞纳德表示,日产错失了利用这次重大结盟获利的良机。“这个项目在当时对日产非常有益,这是事实,也是现实。”他说。
FCA在收购协议中表示,两家公司合并后产生的协同效应每年可节省50亿欧元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来自两家公司在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业务重合。行业分析师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笔交易颇具意义。瑞银指出:“在欧洲市场,两家公司存在大量产品和平台的重叠,协同效应的确具有强大的潜力。”德国伯恩斯坦公司分析师马克斯·沃伯顿认为,这笔交易可以帮助两家公司在欧洲和巴西市场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但预想的协同效应能否转化为现实却是另一回事。埃尔坎的导师、FCA已故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就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2008年,在着手收购克莱斯勒的几个月前,马尔乔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要我说,汽车行业的并购永远不会成功。理论上,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要融合不同的文化、技术、产品架构和销售网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很快马尔乔内对并购的态度就发生了180°的大转弯。在成功将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合并、成立FCA后,他成为了合并的狂热支持者,并在2015年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讲——《资本瘾君子的自白》。马尔乔内在演讲中说,由于以下几大因素,FCA成了当今汽车业中为数不多的成功并购之一,包括:克莱斯勒已经申请破产保护、新的管理层可以不受阻碍地关闭工厂和裁员、经销商数量有所减少、工会不得不做出代价巨大的让步等。显然,FCA和雷诺的合并并不具备这些条件。不过,最近PSA收购欧宝/沃克斯豪尔的交易表明,即便是在工会势力强大的欧洲,有效的管理也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协同效应,让长期亏损的企业扭亏为盈,而无需进行大规模裁员。
实际上,关于并购,马尔乔内在2015年演讲中列出的优点和他在2008年接受采访时描述的弊端一直存在。随着汽车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并购也出现了新的契机,以科技为基因的初创公司成了“香饽饽”。实际上,不止是企业之间的合并分外活跃,合作更是变成家常便饭,在资本、技术、市场上形成合力,以迎接未来的挑战,已成为汽车业每一份子的共同诉求。因此,尽管雷诺与FCA的合并谈判已经完全破灭,但分摊成本的必要性以及攻克技术难关的紧迫性仍驱使着更多车企急急忙忙寻找下一个合作对象。
摘自《欧洲汽车新闻》
编辑:万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