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委会主委、天津市津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海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大量的报废动力电池正在进入回收市场,由此引发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等新问题,这恰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委会主委、天津市津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海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最关心的问题。
在李文海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正面临三个重大难题,分别为报废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偏小、技术水平偏低、报废电池处理不及时极易造成新的环境污染,以及报废电池处理不好容易造成新的能源浪费。
据悉,目前我国报废电池处理方式多以拆解回收为主,回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工艺水平不健全,而且存在部分不具有回收资格的企业非法从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情况。同时,由于国产动力电池型号众多、电池结构不统一,组装工艺和技术千差万别,电池在拆包过程中涉及的技术与成本均较高,商家无利可图,导致回收市场偏小。
上述现状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李文海介绍道,一旦小作坊成为回收报废电池的主力,由于其成本低、技术不过关、操作不正规,造成了拆解不充分,甚至有小作坊直接把含铅废旧电池的废旧铅液、硫酸液倒入下水道,结果废旧溶液在未经合适处理的情况下汇入河流与土地,极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国内超过七成的旧电池流向小作坊,市场急需监管。”李文海如是说。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新能源车废旧动力电池中含有钴、镍、锰等有价值能源材料,尤其是钴资源,新能源汽车电池所需的钴占比达到70%以上,其需求量的95%依靠进口。若不及时回收,将会造成新一轮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动力电池的电压是高压直流电,乘用车达300多伏,大巴车高达600多伏,回收过程处理不好,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基于此,李文海提出了如下三点建议:
首先,科学处理稀有资源,实现变废为宝。相关研究表明,回收锂离子电池可节约51.3%的自然资源,同时锂离子电池中的镍、钴、锰等有价值的材料,通过回收可再利用。预计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爆发,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到2020年~2023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到136亿~311亿元。相关部门应及时发布信息,引导有资质、有条件的企业,把握商机。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从报废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实现梯次循环利用,变废为宝。
其次,加强报废电池回收市场管理。李文海认为,地方政府要制定新能源车报废电池回收的中长期计划,合理布局回收市场。针对小作坊式的回收废旧电池企业,要加强有效监管。对不具有回收资格的企业和回收工艺简单、造成二次环境污染的企业要坚决取缔。小作坊的处理方式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出台政策让“正规军”进入报废电池回收市场。
第三,出台支持新能源车报废电池回收的优惠政策。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支持地方政府通过税收杠杆,鼓励废旧电池回收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并出台优惠支持政策,引导报废电池回收企业,提高回收技术水平,扩大回收市场规模,以应对爆发式的新能源车增长。
编辑:赵方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