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了‘中国制造2025’,身为战略咨询委员会的一员,我对此深有感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发表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感想时说,“我国是制造大国,但并不是制造强国,目前正处于建设强国的新征程上,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转型期,下一步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转型成功。”
欧阳明高注意到,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能源汽车”出现了三次。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保有量从前几年的1万辆达到了2017年的180万辆,年销量从过去的不到1000辆增长至2017年的近80万辆,欧阳明高用“突飞猛进”四个字来形容中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进步,不过,他也坦言,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工作也取得了有效进展,这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系列数据中得到了体现: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71%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煤炭消费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6.3个百分点。在欧阳明高看来,新能源汽车有望与可再生能源结合起来,形成新产业和新增长点。
“创新”也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屡次提及的关键词之一,欧阳明高认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问题正是在于创新,而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则在于科研创新的体制问题,也就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的“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废止;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缛节,要下决心砍掉”。由于许多科技创新人员拥有诸多顾虑,因此放弃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这并不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我国并不缺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这些人才的创新活力,破除科研创新的体制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欧阳明高相信,只要能将“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落到实处,获得升级版中国创新的加速度后,就有望尽早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
编辑:赵方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