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加入WTO(世贸组织)谈判的亲历者。我当时正在考察一个计划在西藏建设的汽车项目,半路上突然接到通知,马上回来参与汽车行业的相关条款谈判。和美国方面谈的时候,最敏感的问题是关税。WTO要求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进口关税降到25%,我们的意见是2008年降到25%,美国要求我们2006年降到25%,且要求逐年快速下降,即每年减少差距的50%。
当时,我们的底线是2005年不能低于30%,在此之前,每年的降幅为25%或30%,这样到2005年进口关税刚好超过30%。最终谈判的结果是,从曲线上看,最后一年急速下降,有一些不完美。
事实上,当时入世谈判还是很沉重的,因为我们担心开放的步伐过大、过快会影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当时与一汽、东风等车企的领导、专家交流过,企业层面其实没这么担心,他们都认识到我国加入WTO使得改革开放不可逆,这是非常重要的,企业本身更相信市场,认为2005年关税降到30%对行业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当时汽车行业的管理者却更相信政府的力量,对市场力量信心不足。
再看今年的市场,今年车市表现不好,在某种程度上,这并非汽车行业本身的问题,不是供给侧的问题,而是需求侧的问题,是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究其原因,“三去一降”、环保法规加严等问题导致消费能力下降,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中低阶层。加上去年四季度产销量很高,对比之下今年的市场形势更加严峻。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市场中,我们所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和中国品牌却成为亮点,这三个领域都发展得很好。新能源汽车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可能突破120万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真拼实干搞技术;自主品牌中涌现出不错的产品和企业。所以说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担心,要相信市场的力量。
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加开放的汽车市场,作为政府层面,不要过度担心企业不作为,要相信市场,在制定政策时体现公平。
编辑: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