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原诚寅:共建共享新能源汽车生态圈
中国汽车报网 ·  刘秀虹 ·  2018-11-16

  我国新能源汽车近十年蓬勃发展,在此过程中财税补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面临补贴的退坡,直到2020年底前全部取消,从国家层面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企业层面如何去发展新能源汽车?11月8日上午,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期间,“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论坛聚集了国内外产学研各方面的专家和代表,探讨这一焦点话题。

  “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的销量预期会过100万辆。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并不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国应该是新能源汽车科技的主流消费国,但是在一些核心的领域,我们并没有真正地树立起绝对的优势,比如在燃料电池动力电池和电驱动等模块上。在智能网联领域,横向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自动驾驶成熟度方面还不在世界前列。”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兼总经理原诚寅如是说。

  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分析,技术创新将突破产品定义,形成汽车社会生态革命。到2020年以前,大家更多的关注点是突破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在主要的核心技术领域能和传统车对标或者赶超,能够有能力取代传统燃油车;到2025年,会把更多的智能网联的技术引入汽车中。2025年我们会重新定义汽车,汽车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出行交通工具,伴随网联和自动驾驶功能逐步实现,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汽车可能会有更多、更丰富的社交功能,车有更广泛的含义;到2030年,汽车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工具,它会变成一个移动的能源,另外车将会跟基础设施、城市规划、出行网络、能量网络、数据网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就意味着未来的汽车将和生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到2030年以后,将会出现全新的、汽车的社会业态。

  原诚寅总结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受制于人,缺乏基础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二是产业环境面临全新变化,新技术的挑战、传统汽车升级挑战、产能过剩的挑战等等;三是技术亟待突破,扶持政策退出后,多项技术亟待突破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商品性。像高能量、高安全性电池、燃料电池以及高性能电机系统、智能网联技术等,这些都是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些核心技术。

  现在自主创新大多是集中在企业的内部,很少出现这种跨领域跨行业的联合创新。全球知名产业创新机构案例带来的启示就是“开放开源、共建共享”,聚集创新资源解决共享南汽,全产业链协同互利,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断层。

  原诚寅认为,面对变革,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模式是以“共建、共享、共用、互利”的开放运行机制,聚集各界创新资源,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解决行业基础共性问题,加快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打通整个产业链上下互动的机制。

  最后他说,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把开源整车的技术平台、前瞻技术的验证平台、知识产权的运营平台和孵化创投的四个平台向所有的行业伙伴开放,希望这个平台能够成为所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创业创新者实现梦想的一个平台和空间,也希望能够和大家一道去做好产业创新。

  编辑:王琨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