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

登录

没有账号?去注册

注册

已有账号?去登录
置顶
“外敌”侵入!车内这里的污染程度,居然要严重15倍?
中国汽车报网 ·   ·  2020-07-17

  你知道车内空气污染有多可怕吗?是不是立马就想到了“五苯三醛”呢?

  本期《汽车健康诊所》的任务是要为你剖析污染车内空气的“外敌”。因为,被污染的空气足以杀人!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组数据,其中显示每年约有42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远远高于交通事故伤害造成的140万。

  汽车为交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而汽车所排放的尾气正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这个“罪魁祸首”也是严重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外敌”!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人居署和瑞典空气净化研究机构IQAir的调查揭露了一个让人忧心的真相:当一辆汽车正在行驶,它的车内空气比距它几米远的车外空气要差15倍。

  本期《汽车健康诊所》告诉你

  ▾

  「汽车尾气污染背后的真相」

  ♦汽车尾气可怕在哪?

  汽车尾气之所以严重影响大气环境,原因有二:其一,汽车尾气是危险污染物的混合体;其二,汽车尾气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献者。

  汽车尾气通常由氮氧化物(NOx) 、二氧化硫(SO2)和细微颗粒物(PM2.5)等有害物质组成。

  其中,氮氧化物(NOx)不仅可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还是引起酸雨和大气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更是消耗臭氧(O3)的重要因素。

  PM2.5更不用多说,它是雾霾的元凶。PM2.5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PM2.5超标的环境中,不仅会加重病情,还可能诱发肺癌。

  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中,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超过80%,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超过90%。

2010年-2016年我国燃油消耗量变化

  同时,根据《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9)》显示:我国连续十年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机动车污染成为了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车内的空气比车外差?

  坐在车内,明明可以和尾气隔绝,而在车外都直接和尾气亲密接触了,为什么车内的空气反而更差呢?

  在查阅资料时,发现《美国城市机动性报告(2007)》有这样一段描述:堵车等待可能是最糟糕的情况。因为,尽管每天仅有6%的时间在驾驶,我们却在那段时间内吸进了将近一半的汽车污染物。

  某种程度来说,公路是尾气污染的“第一犯罪现场”。无数车辆行驶路过,源源不断的尾气随之排出。

  汽车看似密闭,实则不然。行驶过程中,汽车尾气会通过通风孔、车窗以及一些开口进入车内,然后在车内开始循环,车内乘员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迫持续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如何降低尾气污染影响?

  尾气污染虽然可怕,但也并非无解。艾迪哥在相关研究中发现了尾气污染的两条规律:

  1.外部污染物的侵入主要是通过空调外循环进入车内,其次是通过开关车门及开窗进入;

  2.在不同的驾驶环境下,污染程度有很大的区别。

  对高污染的地区进行了总结:红灯停车会大大增加暴露于空气污染的几率;有红绿灯的交叉路口,颗粒物浓度要比开阔的道路高至29倍;司机用2%的时间通过交叉路口,而这段时间,他们接触的污染物占25%;遭遇拥堵时,车内污染物含量比交通顺畅时高出40%。

  这也就是说,只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防护和规避,有利于降低车内空气污染。

  因此,根据瑞典机构IQAir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汽车健康诊所》整理出了 “防尾气秘诀”:

  1.将大功率空气净化器和车载空气净化器结合使用,强化净化能力;

  2.与前方的车辆保持安全距离,尤其是柴油卡车,并将换气系统切换为内循环模式;

  3.不论是在驾驶,短暂停车或等红灯时,请关闭车窗;

  4.尽量避免高峰时段出行,同时尽量选择少拥堵少交通灯的路段;

  5.保持车内清洁,定期使用超细纤维抹布(而非化学清洁剂)清洁车内环境。

  在汽车尾气所造成的污染暂不能缓解的当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有效减小交通污染物对我们造成的影响。

  此外,中国汽车健康指数(C-AHI)也于不久前发布了车内空气中颗粒物(PM)测试评价规程的征求意见稿,即将在未来展开对整车颗粒物阻隔的测评工作,届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健康指数的测评,客观科学地了解一台汽车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Schrank D & Lomax T. (2007).The 2007 Urban Mobility Report

  [2] Kumar P. & Goel A. (2016).Concentration dynamics of coarse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t and around signalised traffic intersections

  [3] 柏松. (2014). 路边空气污染:隐形的健康“破坏者”

  [4] 毛光峰. (2018). 汽车车内污染及净化研究

  [5] 邓大跃. (2004). 汽车内空气污染研究综述

京ICP备13016938号-1.京公网安备110108006580号.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17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06035.
Copyright © 2002-2014 中国汽车报网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